纸的发明与隶变对汉字的影响
作者:余志鸿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0年第05
        传播符号需要物质载体,其载体是语言和文字;传播活动本身也需要物质载体,在所有载体中纸是最主要的载体之一。笔,是文字的书写工具;它滥觞于商代,成熟于秦,传说是由大将军蒙恬所首创。文字的载体,就目前所见最早的有龟甲和兽骨、竹简和帛书,它们对信息量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龟甲和兽骨使用很不方便,竹简容易腐烂和败坏,布帛过于昂贵,因此颇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纸的发明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文明传播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世界出版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纸的出现,摆脱了古代封闭的文字的出版体系,打开了通向近代模式的社会传播,它使文化传播的永恒性成为可能,也使知识信息的大规模扩散成为现实的可能。
        最初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帛织品。传说西汉末年,赵飞燕妹二人都被召入宫,得到了汉成帝的宠幸,一个当了皇后,赵昭仪一个当了昭仪。宫中有个女官叫曹伟能,生了一个孩子,按说应该是皇子。赵昭仪知道了,就派人扔掉孩子,把伟能监禁起来,给她一个绿的小匣子,里面是
赫蹄包着的两颗毒药,“赫蹄上还写着:“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就这样,伟能被逼着服毒死了。史书上记载的这张包着药还写上字的赫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2世纪末叶,我国学者应邵(东汉著作家。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少时笃学博览。献帝时,任泰山太守。献帝初,旧章湮没,书籍罕存,他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十卷,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制,多为他所订立。还著有《风俗通义》三十卷、《汉书集音义》,今佚)解释说,所谓赫蹄是一种用丝绵做成的薄纸。这足以说明原来在西汉时代,我国已经能制作丝绵了。制作丝绵的方法是把蚕茧煮过以后,放在竹席子,再把竹席子浸在河水里,将丝绵冲洗打烂。丝绵做成以后,从席子上拿下来,席子上常常还残留着一层丝绵。等席子晒干了,这层丝绵就变成一张张薄薄的丝绵片,剥下来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但是用丝绵制成的纸,原料难得,制作不易,故基本上是宫廷或贵族的用品,不能做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