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王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
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
——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黄玲,聂博文,肖沙沙,吴铁明*
(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纵览私家园林之大观,江南苏州园林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从源自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园林,到后期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内景观,引人无数,望景抒情、驻足留墨。主要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造园的来由、元素、手法3个方面,基于时间线的造园来由,综合山之秀丽、水之灵动、筑之精巧、植之多彩4个造园元素的特征,以此总结出障景、框景、借景、对景、漏景等的造园手法。并指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层次的近景远景的造园理念是造就私家园林艺术奇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拙政园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苏州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打造了深厚的造园基础。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时期,成熟于宋代时期,繁盛于明清时期。据历史记载,在鼎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迄今为止,保存尚好的仍有十余处。拙政园是中国江南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以其自身的调淡雅、古朴沉稳、钟灵毓秀集中体现了私家园林的“精、灵、秀、透”的特点。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私家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则拙政园便是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巧妙设计和安排,总结障景、框景、借景等造园手法,再融入私家园林造园理念,从而形成物我合一的艺术综合体[1]。
1明代私家园林兴起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1.1“园”择地而生
由于明朝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元代蒙古族的压制,因此江南园林的风格仍然以宋代为主。造园家们在造园理念上追求大雅和理性,造园手法过于拘束。至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及思想都逐渐得到发展和解放,造园家们纷纷转变设计思想,追求的是精神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和审美艺术性。从而,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和艺术水平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江南地区文人阶层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便整体倒向“文人化”,并逐渐形成了疏朗、雅致、自然的造园风格,其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顶峰[2]。
1.2“园”随波逐流却匠心独具
“造园之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布置手法随波逐流,随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元素之“波”,逐亭台楼阁有诗有画意境之“流”,虽万变不离其宗,在大自然已无法推陈出新的情景下,明代结合各地不同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独特的造园手法和理念,使得明代时期各个私家园林依然可以匠心独具,彼此之美不再复制。
2以拙政园为例,简述拙政园的概况
拙政园位于江南苏州城内的东北部,于公元1509年(明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回归自己的家乡,倾历官所积资财,构建此宅,营造一片自然的城市山林。拙政园占地约4hm2,构思得当,布局巧妙,是典型的前宅后园的布局形式。全园主要分为3个部分。东部的“归园田居”,中部的“拙政园”,西部的“补园”。东部以平岗远山,疏林草地为特,保持了疏朗自然的田园风格。中部是全园的焦点,主要以水为中心,聚处辽阔,散处曲折,园内建筑多为临水而建,楼台错落,颇具水乡韵味。西部优雅恬静,曲径通幽,楼台倒影,别具一格。
3拙政园构园要素
山石作为其骨干、水体作为灵魂、建筑作为主题、植物作为点缀。山、水、筑、植四大造园元素紧密结合,将拙政园打造成一个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园林艺术空间[3]。
3.1山之秀丽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手法就是“筑山叠石”,山体作为竖向空间的主要造景元素,在地形起伏变化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拙政园便是通过筑山叠石这一技法,运用山石这一造园元素整体打造,主要是模仿自然中真实存在的崇山峻岭,将其“搬运”到园林中。通过掌控石材的纹理、形状和泽,最后采用不同的技巧创作各种各样的园中山石[4]。在园林垂直空间上,山体
作者简介:黄玲(1995-),女,湖南耒阳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通信作者:吴铁明(1962-),男,湖南汨罗人,教授,学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收集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25
--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
通过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形成丰富多彩,景优美的景观饰面,因而山石又是拙政园中的骨干元素。
3.2水之灵动
苏州园林素有“山水园”之称,在不过半亩的空间里,通过加工、提炼,“缩千里江山于方寸”,主要是模仿自然界中的景象,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形象,它是对自然山水总的概括。因而山水景观的创造是造园艺术的首要任务[5]。
水之灵动,是构成拙政园的主体灵魂。在拙政园的水体营造上,造园者因形而造,因地制宜,根据原场地的地形,再根据水的自然面貌并予以加工,打造成一个“曲径通幽”的意境。
3.3筑之精巧
拙政园中的建筑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建筑,古典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它承载功能和美观的双重作用的特点。拙政园建筑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临立水边,花木环绕,显出了一股含蓄之意,并且其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比如:有氛围清幽的听雨轩、尖山楼的爬山廊、四面为厅的远香堂……厅、堂、馆、廊、轩等多种形式的建筑类型,使得整个园子形成了整体的建筑空间。
3.4植之多彩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经久不衰。至今,拙政园仍沿袭了以植物景观为主的传统,其中三大特花卉为荷花、山茶、杜鹃。园内其他植物亦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如松、柳、榆、海棠、荷花、玉兰、琵琶等,花香芬芳,姿态各异。拙政园植物园中许多建筑都与植物景观相结合,如以海棠组景的海棠春坞,以梧桐、竹子组景的梧竹幽居,以梅花组景的雪香云蔚亭,以芭蕉组景的听雨轩等,使得拙政园内四季皆有景可观。
4拙政园造园手法
4.1障景
障景又称抑景,在园林中起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常用的障景手法有山石障、树丛或树林障等。它能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障景在较短距离才能发现,视线受阻,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6]。障景主要为营造一个“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园林意境[7]。讲究的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通过布局的形式以及筑石达到遮障、分隔景物,使游人不能一览全无。
4.2框景
框景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并引导框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摄取空
间的优美景的造景手法。拙政园则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等作为框架,选择有特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园中有多处的漏窗景观,墙上几处被设计师造出画框形状的漏窗,每个漏窗的图案均不同,透过漏窗看到外面景也各不相同,这就像廊墙上镶嵌着众多精美的画卷一般。
4.3借景
借景是通过扩大景物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游览内容,使得有限的景观于无限之中。如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扩大园林空间的边界,使得其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很是壮观,这便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门见塔”景观。园内的“与谁同坐轩”借笠亭顶盖合成折扇的匠心设计等这些极妙的借景使人耐人寻味。
4.4对景
对景是由一个观赏点到另一个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如远香堂是一座四面通透的观景点,在其中可观赏四面不同景,游人在远香堂眺望北面,则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在雪香云蔚亭与此相对的便是远香堂。
4.5漏景
漏景是将疏透处的景物构设,可用漏墙、满风屏、疏林等手法打造,如拙政园东部的秋香馆以及中园的听雨轩,都将优美的景与建筑相融合,使游人身居其中心旷神怡。
5总结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
5.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园林建筑是园林造园的四大元素之一,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更是丰富多彩,亭、台、楼、阁、轩、榭、馆,一应俱全,与皇家园林的规则式建筑不同的是,私家园林的亭台轩榭多设置于市井中,且与住宅相依,规模较小,结构较紧凑。
5.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园林中山石常称“假山”,对规模较小的庭院来说,更多的是以稀疏散落的石块以及三五块剔透的石峰加以点缀。规模较大的庭院空间则以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体现山的野趣和雄伟。和山石一样,水同样是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几乎所有水池的驳岸都使用规则不一的山石,这使得水陆之间形成过渡,不会产生突兀和生硬之感。
5.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园林中,众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比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远香堂、枇杷园、海棠春坞等,这些景点的命名都与花木有联系,甚至可以烘托建筑物,点缀庭院空间,还可以丰富整体的园林空间的层次变化,加大景的广度和深度。
5.4讲究层次的近景远景
拙政园是中国私家园林中的经典,漫步园中,绿树丛荫,幽亭曲廊,小桥流水,荷塘碧叶,相得益彰地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景也随之
126 --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
变化,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同时,江南苏州园林还大量采用门洞,曲廊的形式等结合墙上的漏窗,巧妙地结合借景,对景和框景的手法,不仅丰富近景的层次,而且又拉近远景的距离,使得游人在园林中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阳,卓丽环.拙政园造园要素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1).
[2]林辉,肖旋.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J].园林,2012(01):60-63.
[3]沈东雨.师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J].中文科技期刊,2017(9).
[4]王思涵.拙政园造园元素浅谈.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议论文集[C].2018.
[5]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中英文对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郭杨,杨维菊.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论文集[C].(上册)2012.
[7]李法曾.山东植物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蔓)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探讨
张丽娟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悠久,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文化元素,创造出各种类型的表现形式。现阶段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虽然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变,但是传统文化元素,始终都是重要的内涵组成部分。阐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应用方法。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生态性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已成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同时,现代园林景观从原本的单一观赏功能性,逐渐被人们赋予了诸多的功能,使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效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1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下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1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建筑当地的特殊文化背景,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元素,并进行有效转换,创造出全新的形式,引入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征,使园林与整体城市保持一致性,文化和建筑设计理念相互渗透,进而让城市空间形成“交流”的氛围。从景观空间角度分析,需要在设计理念中,展现出地区的传统文化,以此保障园林有着独特的符号,实现文化与生态之间的有机融合,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一定的协调,设计出具有功能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园林景观。
1.2设计原则
1.2.1生态性。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保障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最
大程度发挥其内在的生态功能,进而从生态的角度制定设计方案。在园林景观方面,需要有效满足人类生存空间的需求,进而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设计中,还需要重视合理调用各种资源,例如需合理利用土壤、河道等自然资源,保障设计出合理的园林景观,使其能长期稳定地运行下去。在这样设计前提下,才可以有效发挥出园林景观的价值,让园林在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1.2.2功能性。园林景观的建设工作,是为了给周围居住的人们提供一个多功能场所。同时由于居民在建设过程中对精神文明有着较高的需求度,使得在使用园林的过程中对其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让园林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水平。例如在社会方面的功能性需求,是为了能够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体现较高的价值,培养人们的情操。1.2.3地域性。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在园林当中的地形、植物都有着区域性的差异。在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其地域环境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历史、民俗、植物以及气候方面。在当下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城市面貌,还需要基于当地的文化民俗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保障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有着较强的地域性特征。而在对园林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还要基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入传统文化要素,例如修建景观小品、建筑、植物等,体现出当地的传统文化。
1.2.4经济性。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经济性原则,使得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实现协调发展。现阶段,在设计
127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