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与纳米技术 (DOC9)
1.前言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珍宝,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育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奉献。然而,由于各种缘故,中药的进展严峻地滞后于时代 的进展,中药现代化已取得共识。我国加入 WTO 后,对知识产权的爱护将 逐步与国际接轨,药物研究转向以独立自主开发为主的新的历史时期。中 药作为我国的特,在人才、资源等方面均拥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将各种 高新技术及时地引入现代中药研究,充分发挥中药在临床上的优势, 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竟争力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 紧迫。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确实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途径之一。
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药物可控性、缓释性和靶向性,可提升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降低用药量、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故已成为国际药物研制中的热 点和前沿。纳米载药系统要紧采纳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 体和微乳等载药系统。利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势,开发中药纳米新制剂, 可望解决中药剂型存在的某些咨询题。
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来自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 某单一化合物 (即有效成份 ),也有可能是所提取的某一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 ,有些中药甚至以全药入药。关于
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一有效成份如紫杉 醇、喜树碱等而言,其纳米化制备类似于合成药,因而其研究在技术上相 对较易实现。纳米载药系统在这方面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目前这类药物 已有多种制剂进入临床研究时期。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能够大量获得单一 有效成份的中药并不多,这就意味着纳米载药系统在这一层次上的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中药有效部位为要紧活性成份的制剂占有相当比例,这一方 面体现了中药多成份、多靶点的特点,同时具有原料较有效成份容易获得, 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因此,以有效部位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研究中 的切入点无疑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关于中药有效部位,由于其组成的多样 性其纳米化制备是较复杂的,要研究的咨询题还专门多。利用其结构或性 质相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辅料和工艺,使其多组分同时实现纳米化,可能 是解决咨询题的途径之一。关于中药 (植物、动物和矿物 )的全药,由于组成 复杂且性质差异较大,实现纳米化的方法除超细粉碎以外有待进一步开发。 总之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还处于起步时期,但前景是专门好的。
2.纳米中药的制备
2.1超细粉碎 粉碎是中药材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粉 碎机械
持续涌现,粉碎所能达到的粒度越来越小,使中药粉末的粒度由细 粉的尺度 10μm~1000μm 进入到超细粉的尺度 0.1μm ~10μm。通过超细 粉碎的中药材,最直截了当的效应确实是由于表面积增大而导致的药物吸 取增加,相应地生物利用度得到提升,服用剂量减小,资源的利用率提升。
低浓度的 ( As2O3)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临床具有良好的作用, 但 其毒性不可忽视。相比之下,雄黄( As2O3)的毒性较低,可否将雄黄用于 抗肿瘤,我们进行了系统工作,但尚未终止临床前研究。在此介绍一点初 期的基础工作。
我们用粉碎法制得了不同粒径的雄黄颗粒并以此进行了它们对诱导 E CV-304 细胞凋亡的粒径效应。 (1)细胞形状的观看表明:粒径在 100nm-1 50nm的雄黄颗粒作用于细胞,显现明显的凋亡现象,而粒径较大的雄黄则 几乎观看不到此现象。 (2)DNA 凝胶电泳结果与上述实验一致( 3)流式 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随粒径大小的变化结果为: 60.71± 6.5%( 100n m),47.78±5.2%(150nm),7.71±3.5%(300nm),5.78±2.2%(500nm)。 还有一些有关的生物效应实验在此不多述。最近我们进行了纳米雄黄与非 纳米雄黄的系统的抑癌动物实验,两者的结果有明显差异。
然而,超细粉碎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咨询题,第一,中药 材的超细粉碎尽管能使原料的粒径达到 0.1μm~10μm 的超细尺度,但大部 是分布 1μm~10μm 左右。如何批量、稳固、经济地获得 0.1μm~1μm 的 细粉是一个尚待研究的技术咨询题。其次,通过超细粉碎后原料的粒子具 有较高表面能,极易产生团圆现象,化学不稳固性增加。如何克服团圆, 使中药材的超细粉能够稳固地用于后续的制剂,是我们所面临的另一课题。 另外,相当一部分中药材中含有许多无效成分,如植物中的纤维素、鞣质 等,对这些物质的超细粉碎明显是没有意义的,用什么样的原料进行超细 粉碎,是全药、有效部位依旧有效成份?关于以全药入药的中药,超细粉 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关于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份,可按照需要既 可采纳超细粉碎技术,也可采纳其它较超细粉碎更有效的技术如聚合物纳 米粒、脂质体、微乳等方法对事实上现纳米化处理。
2.2分子凝胶
近年来,人们发觉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能在专门低的浓度下 (甚至低 于 1 wt%) 使大多数有机溶剂凝胶化,使整个体系形成类似粘弹性液体或固 体的物质,称为分子凝胶(或有机凝胶) 。这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被称为凝 胶因子( gelators)。
我们药物所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研制的 凝胶因子不仅是许多有机溶剂凝胶化,还能使水凝胶化。有关成果已申请 了发明专利。
分子凝胶表现出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能够形成胶束、结晶、分子集合、 自组装、分子识不等,故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制备方法较简单,将凝 胶因子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加热溶解,再冷却至室温。在冷却过程中,凝胶 因子在溶剂中通过氢键力、 静电力、疏水力以及 π-π 相互作用等凝胶化的 驱动力,自发地集合、组装成有序高级结构(见图 1 左、中),由溶胶转变 为凝胶。形成三维网络体系,并使液体组分静止。所形成的有序高级结构 是一类超分子结构,可作为分子平台,包囊、螯合客体分子。研究这种超 分子作用关于研究催化与底物,蛋白、遗传物质的转录、抗体与抗原的作 用等具有较大意义。
分子凝胶的三维网络体系在微观和介观尺寸结构上的多样性、热可逆 性、对溶剂的化学敏锐性,使分子凝胶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包括做中药载体 具有宽敞前景。
某些有机溶剂,如十六烷、十四酸异丙酯、玉米油等能够在凝 胶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胶化。制备过程是在 60℃左右,将凝胶因子溶(或 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先制得溶胶相,然后冷却得到凝胶相。
这种有机的分子凝胶也能够与某些含有亲水物的水相结合,
形成一种油包水( W/O)的分子凝胶。可作为亲水物 /疫苗的传递载体。 也能够与某些复合的水相悬浮液,即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体微囊悬浮液 结合,形成一种多组份体系。相比简单的油包水( W/O )微乳体系来讲, 具有如下优点:⑴爱护某些蛋白类药物在服用后不被酶解,⑵所包裹的药 物可实现缓释。这种胶体微囊悬浮液体系被称为 Niosome (non-ionic surfac tant vesicle),能够包裹亲水性和疏水物(见图 1 右)
2.3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 SLN )是由固体脂质制备的粒径在 50nm~1000nm的 纳米载药系统。 SLN 常温下为固态,非毒性的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卵 磷脂等可用来稳固其结构。可采纳已成熟的高压乳匀法进行制备,该工艺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另外,这种方法不使用有机溶剂,能够幸免因有机溶 剂残留而导致的潜在毒性。同时, SLN 还具有药物控释和靶向特性,较高 的载药量,改善药物的稳固性等优点。用于 SLN 制备的类脂材料有各种饱 和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榈酸、癸酸及其三酰、 (或二酰、单酰)甘油酯;表 面活性剂有各种卵磷脂、泊洛沙姆系列、聚山梨醇酯、胆酸类、丁醇等。 S LN 的制备方法有超声或高剪
切乳匀法、高压乳匀法、溶剂乳化蒸发法、微
雷公藤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剂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 的应用,但其毒性较大。如何保持其药效而降低其毒性,是一个有待解决 的、专门有意义的课题。
我们研制了用于搽剂的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的 SLN 。
所选用固体脂质,即载体材料具有生理相容性好无毒的特点,且熔点 较低,≥ 55℃,有利于 SLN 的制备。
所选用的主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性,对稳固固体脂质具有较好的作用, 且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促渗透作用。
所选用的助表面活性剂,无毒,使用安全,具有透皮促渗的功能。同 时可增加了纳米粒表面的负电荷,使体系的 zeta生活中最常见纳米技术电位增大,体系稳固性增 加。
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的 SLN 的表征: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 178.5nm, 多分散指数为 0.181。zeta电势为 -60.52mv。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多为圆球 形,纳米粒的大小比较平均。 pH 值为 7.0。
SLN 的稳固性:以 5000rpm速度离心 1h未见沉淀析出。 常温下可放置 一年以上无变化。
SLN 的透皮试验结果:采纳直立式 Franz 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进行 透皮试验。
透皮速率:以甲素计 0.022μg· h-1·cm-2,而非纳米的相应值为 0.07 51μg·h-1·cm-2。二者有明显性差异。
2.4微乳 微乳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四部分组成,是一种粒径 在 10nm~100 nm 之间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 稳固的胶体分散系统。表面活性剂的量一样至少在 10%以上。微乳液中同 时存在水相和油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既能溶解非极性的疏水物, 又能溶解极性的亲水物。按照油相和水相及乳化剂的性质和配比的不 同,分不能形成油包水 (W/O)和水包油 (O/W) 两种微乳液形式。因此,微 乳作为纳米载药系统,能够增加难溶物的溶解度,增强水溶物的 稳固性,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使药物具有缓释功能,降低药物的 毒性。理论上讲微乳的制备不需要外力做功,在实际制备中只需常规搅拌 即可,从而幸免了像高速搅拌、高剪切及高温等剧烈的条件,有效防止不 耐高温药物的降解,并适合于工业化的制备。微乳具有较高的扩散性和皮 肤渗透性,因而在透皮吸取制剂的研究方面受到极大关注。
我们研制了用于搽剂的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微乳。所选用的油相, 同时兼有透皮促进剂的作用,对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好的溶解作用, 安全、无毒。
微乳外观:为棕红透亮液体,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微乳的粒径, 粒度均在 50-80nm之间。 pH 值: 6-7。
稳固性试验:离心 3700rpm, 2h,未见分层。常温下放置半年无变化。
透皮试验结果:采纳直立式 Franz 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进行透皮试验
平均透皮速率为:以甲素计 0.014μ g·h-1·cm-2。据文献报道:雷公 藤巴布剂的离体小鼠皮的渗透率为 0.00803μg·h-1· cm-2,看出纳米与非 纳米有明显性差异。
2.5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是指运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的载体 中,形成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药物在载体中以分子集合体、微 晶或无定形形式存在,粒径可达到 1nm~100nm。固体分散技术可明显增加 难溶物的溶出,提升其生物利用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