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如何到做科研的「突破口」?一文掌握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既能扎根于临床一线,做好药学服务,又能频频活跃于学术讲坛,侃侃而谈药学科研经历的药师同行。其中不乏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了高分文章,拿了各种奖项的「大牛」。
难道他们会分身术?他们是如何做到科研和临床两手抓的呢?本文将以肿瘤临床药学为例,看看二者如何相辅相成。
1
关注临床薄弱点,谁说这样的科研不行
肿瘤学科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临床医生们往往需要在诊断上花费大量精力,并时刻严密关注抗肿瘤方案的进展,如化疗、内分泌、靶向和免疫。此外,针对肿瘤或肿瘤并发症的一些肿瘤支持,如疼痛、营养、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等,往往是
医生无暇顾及却又亟需药学支持的领域,也就是「临床薄弱点」。药师在这些领域深耕细作,做好服务的同时,也更容易实现有价值的科研产出。
1
癌痛药物规范化管理
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却常被忽视的肿瘤并发症。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为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控制中的作用,谢铮铮等[1]通过开展对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发现药物中的问题,从而优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教育。在进行为期 1 周的药学监护后,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发现,药学监护后,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有极显著的降低,生活质量、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均较药学监护前有显著性变化。
(上下滑动查看)
2
肿瘤患者的营养筛查与管理
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对感染的抵御力变弱,还可能会降低癌症的效果。开展营养筛查,有助于尽早识别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干预,可能改善肿瘤的结局。
临床营养药师石迎迎等[2]开展了一项研究,通过将护士和肠外肠内营养专业的临床药师对胃肠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结果进行比较,了解护士对营养风险筛查的认知情况和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两次评估为「背对背」进行,再通过统计学检验一致性。结果发现,采用相同的 NRS2002 营养筛查工具,面向同一批病人,护士筛查结果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药师筛查(7.7% vs 49.0%)。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主要在于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营养教育,从而提高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准确度,为下一步制定规范化、有针对性的营养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上下滑动查看)
3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规范化管理
CINV 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不仅导致患者无法继续接受预期的化疗方案,或因改变化疗药物剂量而降低效果,还会导致患者营养缺乏、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药师参与建设「无呕病房」,减少 CINV 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3]
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在创建「无呕病房」之初,刘斌[3]作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制定止吐医嘱成套方案的方法参与了无呕病房的创建工作。该方法对于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节省医生的开医嘱时间,减少患者呕吐发生率等具有明显的效果,是对无呕病房创建模式的有益探索。临床医生由于精力有限难以如此细致地把握止吐指南的各个细节,临床药师则可以发挥自己在用药上的独特优势,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日后药师同行参与无呕病房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模式。
(上下滑动查看)
4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
骨髓抑制作为常见的化疗剂量限制性毒性,重度骨髓抑制直接影响患者能否接受足量化疗、是否延迟化疗,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药师利用熟悉药物的自身优势,通过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药师可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查房,掌握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时干预;通过审核病区医嘱,促进合理用药;通过对药物方案的重整,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不良反应;通过对骨髓抑制患者临床资料的归纳总结,分析危险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临床药师朱蓓琳等[4],总结了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影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风险因素,建立重度骨髓抑制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在重度骨髓抑制组,加入药学监护作为干预因素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依照常规诊疗,药师干预组对模型预测高危的患者加强药学监护,做好骨髓抑制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化疗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建立药学监护模式,探讨其在骨髓抑制预防与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建立重度骨髓抑制风险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减少低风险患者的预防用药,对高风险患者加强药学监护,有效减轻了
生活中最常见纳米技术重度骨髓抑制的程度,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对防范重度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上下滑动查看)
5
肿瘤患者的抗感染
化疗导致肿瘤患者骨髓抑制、黏膜损伤和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进展至重症可显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支出,甚至死亡。针对复杂的疾病和药物,临床药师会诊成为了临床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临床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药品供应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
湖南省儿童医院罗芳梅等[5]药师总结儿童血液内科抗感染会诊的案例,发现药师会诊意见的采纳情况与疾病转归情况显著相关,表明预后随着采纳率增加而改善。认为临床药师参与儿童血液内科感染会诊,为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建议,可促进合理用药,改善临床效果。
(上下滑动查看)
2
关注临床兴趣点,谁说这样的科研不硬
药物是肿瘤必不可少的武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肿瘤开启了靶向、免疫的新篇章。其中,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对临床药师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会。药师可借助药学擅长或独有的技术,结合临床感兴趣的药学话题,深入开展基础科研、临床试验/临床研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等研究。
1
以药学特技术开展的基础科研
近年来, 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免疫的效果, 因此克服肿瘤微环境及其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大热点。
纳米制剂具有重新编程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巨大潜力, 为免疫提供了有效策略。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 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6]。在开展这类研究时,药学特别是药剂学专业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纳米胶束为例,当前业内研究热点已从制备走向临床前研究,甚至临床研究。药师可借助药学团队的技术力量,结合肿瘤临床实践中的兴趣点,往往也是当前的攻坚难点,开展基础与临床的合作。
2
以药物革新切入的临床研究
药物是肿瘤的关键一环,不断研发高效、低不良反应的新药是发展肿瘤的前提。随着新的肿瘤药物层出不穷,基于新型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是新药从研发到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药物研发的成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