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2021 年,教育部对外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0 号),提出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决定开展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工作,这成为学界探讨和研究新文科教学理念的开始。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综合学科,也逐渐受到相关重视。然而,在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不揣浅陋,作者将以新文科融合发展视角,简要谈谈对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的看法。
In 202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Recommending the New Liberal Arts Research and Reform Practice Project (Education High Office Letter (2021) No. 10), proposing tha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it was decided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research and reform practice project, which became the beginning of the academic circle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new liberal arts teaching concept. With the con
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subject, has gradually received relevant attention.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many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been exposed. This article is not superficial, and the author will briefly discuss his views on the curriculum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liberal arts.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相关概述
(一)“新文科”的内涵
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文科专业内部的深度融合以及文科与理工农医的交叉融合,以交叉融合赋能文科的自我更新和革命。新文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培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思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文科”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新文科相关学科应结合自身优势,联合理工农医等学科,共同寻
新的学术生长点,营造高校学科建设新生态。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就是要面向实际需求进行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内容更新,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加快推动新文科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关概述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始设于 1981 年,其前身为对外汉语,直到 1985 年全国只有北京语言学院等四所院校设立此专业。2012年,教育部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下设专业。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文学门类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热”现象也逐渐受到关注,汉语国际教育迅速发展,许多高校也开设此专业,但其相关发展也任重而道远。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写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提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掌握1门以上外语,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以专业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所长;可继续攻读研究生,也可在行政机关以及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明确了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为各高校培养相关人才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汉办选拔汉语教师提供了官方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于2007年研制(下文称“旧标准”),经近五年时间的使用和检验,于2012年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下文称“新标准”)由旧标准的5大模块改为5大标准,分别是: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
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新标准”除了归纳“旧标准”中过多而无实际用途的条例之外,还增加了几条新要求,比如在汉语教学基础方面提出了“具有提高自身汉语水平的意识和能力”;在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方面提出了“掌握相关中华才艺,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和“能使用任教国语言或英语进行交际和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具备汉外语言对比的能力”和“能根据学习者特点组织课外活动”;在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方面增加了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
三、太原理工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笔者就读的太原理工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依照培养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科四年课程设置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汉教专业英语、语言学纲要、跨文化交际概论、汉语国际教育引论、现当代文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英语听说课程等课程。
模块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通识核心课程 | 必修课 | 大学文科专业思想道德修养、大学体育、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等 |
额外修读课程 | 选修课 | 学校开设的公选课程及网络通识课程,学分、学时、考核方式见网络选课平台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
选修课 | 英语读写、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史、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等 |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课 | 汉语国际教育引论、第二语言习得概论、汉教专业英语、跨文化交际概论等 |
选修课 | 西班牙语、中华才艺、汉字与汉字教学、语音与语音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等 | |
应用环节 | 必修课 | 观摩教辅、教学实践、文化体验、毕业论文等 |
对此,笔者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为主要调查形式,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