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an.2021第42卷第1期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2No.1
D0I:10.16601/jki.issn2096-7349.2021.01.010
邢鹏飞,聂丹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大学的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其根和本在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系统中广泛设置的具有鲜明中国特和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社会职业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经历了4次创办热潮,分别是:以政治教育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1949—1977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1978—1997年),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1998—2016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2017年至今)。马克思
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发展呈现鲜明的特点,实现了专业地位从“师范”到“领航”发展,专业水平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发展,专业体系从专业微观到学科宏观发展,专业特从专业分化到专业整合发展。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应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实现专业特发展,实现专业分化与整合发展,实现专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专业;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349(2021)01-0100-12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进行了部署,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开展本科教育秩序大整顿,要求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2]。在本科专业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是具有基础性和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专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
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较高的理论素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
[收稿日期]2020-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路径研究”(18CKS05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方法创新研究”(19B02);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路径研究与实践”
(HNJG-2020-0180);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以铸魂育人为根本的研究生思政课教
学方法创新研究”(2020JGSZ014)
[作者简介]邢鹏飞(1987—),男,博士,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聂丹(1998—),女,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引用格式]邢鹏飞,聂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1):100-111.
人才,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7个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输送生源。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索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或综合考核招生等方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选拔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开文件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等相关信息,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4个本科专业的规模已达到303个专业点。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力振兴本科专业教育的特殊背景下,高等教育系统开始掀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的新高潮。鉴往知来,系统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高潮迭起的发展历程,把握专业发展的深刻变化和趋势,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开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和专门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密切相关,伴随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社会职业变迁,经历了4次创办热潮。
(一)1949—1977年:以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通过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学习马克
大学文科专业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传统,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课程和党课学习,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势政策报告研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4]o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教育继承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引导学生树立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949年10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明确规定高校要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必修课程。为了精准掌握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教育部专门派出检查组对中南、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不同地区的31所院校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却出乎意料,31所院校实际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3门课程的分别有6所、26所和17所,教育部要求的必修课还没开齐,反而开设了一些教育部规定之外的课程[5]o未能落实课程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匮乏,很多院校仅有1名甚至没有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解决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普遍缺少和教学水平不高的迫切问题,195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思想建设工作中心环节的定位,从以下3条路径系统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培养工作[6]o
第一条路径是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厚底蕴和优势条件,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通过1至2年的学习,培养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虽然这条路径培养的师资规模并不算庞大,但其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却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67%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都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的[7]o彭珮云、萧灼基、吴树青、胡福明、陈先
达、罗国杰、高放、杨春贵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都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该校的《中国革命史讲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课程讲义和教材更是影响深远。第二条路径是直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中选拔,通过从高校助教和高等、中等学校高年级的优秀党员、团员中选拔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教或助理,在党委系统的培养下补充到高等和中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中。这是在特定时期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师资缺口。第三条路径是高等学校设立专业培养人才,通过在具备适当条件的高等学校举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政治教育系或政治教育专修科,为高校和中等学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全国各地在本地区适宜高校中开始举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例如,西北局选送了42人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班,又在西北大学开办了研究班,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新民主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教学[8]°有条件的师范院校也设立了政治教育系,为中等学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既能教中学政治课又能做党团工作的中学政治工作干部,教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党建、哲学、政治经济学、时事政策、中国近代史、教育学、语文、文艺理论、逻辑学、劳动等课程⑼°
1956年9月,中国高校形成了以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56方案”,标志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初步确立。至1957年,全国
共有8所院校开设政治教育本科专业、7所院校开设政治教育专科专业[10]°1963年7月,新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专业目录修订任务完成,国家计划委员会、教育部统一制定《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政治教育专业被正式纳入“师范部分”的专业目录,专业编码为050006°而后,随着高等教育系统被破坏,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也逐步进入停滞状态。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奠基期和初创期。基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师资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通过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班、政治教育专业的方式培养了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这既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了师资,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1978-1997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思想政治教育类本科专业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1978年6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要求针对之前文科专业“大砍大并”的混乱状况开展全面恢复和整顿工作,增设急需专业。文科专业在整顿过程中按学科设置专业,适当放宽专业口径,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性。经过整顿、恢复,高校文科专业逐步形成了涵盖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体系。
为了做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一门科学。思想理论界以《光明日报》《人民日
报》等为平台掀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的讨论热潮,讨论文稿以《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为书名集结出版。至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成为思想理论界的共识°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全国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部委大专院校都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11]°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讨论具有开山创业的功劳,为思想政治工作正了名,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从一种务实工作、一种运动式形态向一门科学、一种专业转向,并于1984年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部于1984年4月颁发《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等3个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文件,正式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了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联络感情、团结队伍和促进工作,研究和探讨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建设有中国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1984年12月,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正式成立[1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后,受到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格外重视和特殊关照,专业工作会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事项都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相关部门亲自抓。此举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稳健起步和“高势位”建设,掀起了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潮°
从1982年到1987年底,教育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整,将专业种数由原来的1343种减少到671种,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设置混乱的局面,推进了专业名称的科学和规范化,恢复和增设了一批文科、财经、政法类专业。这是新中国的第二次大规模专业目录修订,国家教育委员会
高教一司配套编了《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简介》一书[13]°新的专业目录在政治学类目录下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本科专业(专业编号0704),旨在培养能从事有关国际共运教研工作以及党政、宣传、外事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限制在个别学校设置,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所院校设置了此专业。新的专业目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类目录下设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编号0801)、中国革命史(专业编号080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编号0803)、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编号0804)、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编号0805,个别学校设置)、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编号0806,个别学校设置)、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编号0807,试办)共7个本科专业。这7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能够胜任党政部门有关实际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不同之处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归口课程的差异。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共有13所院校设立此专业。中国革命史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中国革命史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共有中国人民大学、杭州大学2所院校设立此专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共有5所院校设立此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以及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共有18所院校设立此专业。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共有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2所院校设立此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专
业旨在培养能胜任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共有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3所院校设立此专业。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全国只有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此专业。
从1989年到1993年,为了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委员会启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修订后的专业种数减少到504种,扩大了专业口径、业务范围和专业内涵。这是新中国的第三次大规模专业目录修订,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统一规范,体系更加完整,设置更加合理,且学科门类与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于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在哲学(专业代码01)学科门类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代码0102)一级学科专业,涵盖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代码010201,含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方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代码010202)、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代码010203)、中国革命史(专业代码010204)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代码010205)共5个本科专业。同时,在教育学(专业代码04)学科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代码0402)一级学科专业,涵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040201)本科专业,并备注可授予教育学或法学学士学位。原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即政治教育)的师范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共3个本科专业被撤销。在本次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掀起了新一轮的创办热潮。至1994年,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创办院校达到20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为2个,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为3个,中国革命史专业为1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专业为2个,科学社会主义方向为1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128个[I4]o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创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思想政治教育类本科专业为核心,专业目录修订主要对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名称的设置和师资的培养,但也存在着设置面过宽、特点不突出、业务要求不统一和教学力量分散等问题。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1988年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个学科专业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二者又被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代码030205),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由此也 导致出现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衔接不畅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随之进入曲折发展阶段。
(三)1998—2016年: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速,国内外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专业设置成为20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为了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改变专业划分过细、名称欠规范和专业重复等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到1998年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这是新中国的第四次大规模专业目录修订,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相一致,设置了11个门类、71个二级类、249种专业。新目录在法学学科(专业代码03)门类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代码0302)二级类,涵盖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代码030201)和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代码030202)2种专业,二者
皆是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由教育部负责审批。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革命史4个本科专业归并入新设置的2个专业之中。马克思主义基础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2个专业因不宜在本科阶段培养而被撤销。同时,新目录在法学学科门类下设政治学类(专业代码0304)二级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030404)为该类专业之一,备注可授法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1998年版的这3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学校等部门从事理论宣传、党务、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不同之处在于其业务知识的侧重各有差异。具体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侧重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识,全国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3所院校设置此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侧重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全国仅新疆大学、湘潭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5所院校设置此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全国共有124所院校设置该专业[15]°在新的专业目录指导下,全国逐步掀起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高潮。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需要,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需求,教育部历时两年多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于2012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是新中国的第五次大规模专业目录修订,共设置专
业506种。本版专业目录在法学学科(专业代码03)门类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代码0305)二级类,将原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分别修改为科学社会主义专业(专业代码030501)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专业代码030502),将原政治学二级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改为030503°至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实现了融合发展,形成了涵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3个本科专业的比较科学的综合体系°
从1988年到2012年,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全国仅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山东大学3个院校开设冲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全国有中国人民大学、延安大学、新疆大学、湘潭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5个院校开设。2012年新版目录修改和解除国家控制之后,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的学校在2016年新增了河南师范大学,而科学社会主义专业仅剩山东大学招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核心,1998年全国仅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124个,2001年增长到179个,2003年增加到184个,2007年增加到253个,2009年达到顶峰,增加到261个,2010年减少到220个,2011年增加到226个,2013年增加到236个,2014年增加到238个,2015年增加到241个,2016年增加到245个。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融合发展、逐步规范和规模扩张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科归属从摇摆于教育学学科门类下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转变为法学学科门类下的政
治学类,最终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下的本科专业之一,且不再授予教育学学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相关专业从归属于哲学学科门类转到法学学科门类。这进一步理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各本科专业的关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融合发展。
(四)2017年至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6]°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强阵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17]°以此为标志,全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热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共8所高校于2017年获教育部审批首批开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5所高校于2018年第二批新增备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