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习惯,猪肉在我国畜牧业和居民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2009年肉类生产达到7650万吨,约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3,其中猪肉总产量为4891万吨,占全国肉类产量的63.9%,约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居世界之首。其次,生猪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猪肉人均平均消费为36.7千克,超过世界人均消费水平,是肉食类食品中人均消费量较高的一种。最后,生猪养殖还是我国农民收入的来源之一,约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10%。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结束了我国猪肉市场生猪流通统购统销的历史。猪肉市场的稳定关系到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问题。
生猪收储政策概述
猪肉价格是生猪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猪肉价格出现波动周期延长,波动幅度加大。价格的大起大落导致广大生猪饲养者不断调整产量,猪肉产量陷入一种“短缺”与“过剩”的循环波动之中,反过来又加剧了价格的波动。不稳定的
国家猪肉价格调控政策作用和效果分析国家《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自2009年开始实施,是否发挥了其预期的作用和效果,是众多生猪养殖场户和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生猪价格变动及盈亏平衡点变动的情况,浅析猪肉收储政策的作用。发现现行的猪肉收储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发挥其“蓄水池”作用;政策更多的作用是影响市场预期,稳定生猪市场价格。
文|张亚伟(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牧业通讯
政策解读Policy Interpretation
34
☆2011年第2期政策解读
Policy Interpretation
价格波动给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国家为了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于2009年1月9日公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
调控预案主要是以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国家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分别或同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增加储备、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
在正常情况下,猪粮比价处于9∶1~6∶1(绿区域)时,主要是做好市场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国家各部门根据职责定期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信息。
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进入三级响应,在中国政府网上及时向社会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并通过其他媒体向社会发布。当猪粮比价连续4周处于6∶1~5.5∶1(蓝区域)时,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并着手做好实施二级响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当猪粮比价低于5.5∶1时,进入二级响应,通过财政贴息的形式鼓励大型猪肉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和猪肉深加工规模。当猪粮比价连续4周处于5.5∶1~5∶1(黄区域)时,进一步增加中央政府冻肉储备,同时要求主销区和沿海大中城市增加地方冻肉储备,还可以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的生猪活体储备。
当猪粮比价低于5∶1(红区域)时,进入一级响应,要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冻肉储备规模。增加政府储备后,当猪粮比价仍然低于5∶1,而且出现养殖户过度宰杀母猪的情况,月度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较多时,对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的养殖户(场),按照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增加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对国家确定的优良种猪场的养殖户(场),按每头种公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同时,适当限制猪肉进口,减少当期市场供应;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鼓励猪肉及其制品出口。
生猪收储政策的实施及效果
自2009年1月中央冻肉收储政策颁布以来,根据调控预案措施,截至目前,共7次收储冻猪肉,收储量达29万吨,以抑制因需求减少而造成的猪价过度下跌情况的发生。同时,在猪肉价格过高时,又及时地把收储冻肉投放到市场中,以缓解供给紧张局面,防止生猪价格过高,稳定生猪生产。
1.生猪价格的变动情况。从2009年开始,截至2010年12月第1周,生猪年度价格规律是:由于年初有元旦春节,消费需求较大,猪价相对较高;春节过后,猪价进入快速下滑通道,在每年的4、5月份消费淡季时,达到最低谷;随着国庆、中秋等节日消费旺季到来,猪价开始季节性回升,到国庆、中秋期间达到一个高峰;国庆、中秋后价格会有所下降(2010年没有出现下降,只是在两节后平稳维持原来价格);至元旦春节前,由于过节消费增加,又会进入另一波价格高峰。从国家发改委监测生猪市
场周批发价格来看,2009年至2010年12月期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生猪价格最小值为9.68元/千克,最高值为14.22元/千克,极差为4.54元/千克。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利于产业的稳步发展,又会加剧下一轮价格波动。
2.玉米价格变动情况。从2009年开始,截至2010年12月第1周,玉米年度价格走势是∶玉米价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从每年的2月到7、8月没有新玉米上市,供给稍微紧张,价格上升趋势更快;在8月至10月新玉米上市时,价格会出现小幅度下滑,然后又进入上升阶段。从国家发改委监测玉米市场周批发价格来看,2009年至2010年12月第1周期间,玉米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缓慢上升状态。玉米价格从1.50元/千克涨至2.12元/千克,涨幅达41.3%。玉米价格缓慢上涨,给养猪产业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如果产业盈利水平过低,会导致养猪产业萎缩,进而会影响生猪供给大幅减少,生猪价格波动会更大。
3.猪粮比价变动情况。从以上数据情况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年度内价格波动较大;而玉米价格却一直保持缓慢涨势。以猪粮比价6∶1为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场户的盈利水平受生猪价格波动及玉米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而波动。在6∶1以下,盈利水平处于亏损状态,不利于生猪养殖场户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生猪养殖,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的程度。见图1。
35
☆中国牧业通讯政策解读Policy Interpretation
◎图1猪粮比价走势
可以看出,从2009年5月第1周至6月第3
周连续7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2010年2月
第1周至7月第2周连续24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以
下,其中5月第2周至6月第4周连续7周猪粮比
价低于5∶1。
4.冻肉收储政策实施情况。收储情况:国家
根据预案调控措施,于2009年6月10日,在猪
粮比价连续4周低于6∶1的情况下,商务部着手
开展冻猪肉政府储备的收储工作,首批收储12
万吨冻猪肉进行中央储备。2010年4月13日,
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中
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竞价收储2010年第一批中
央储备冻猪肉;4月20日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肉收储开始;5月20日,公开竞价收储第三批中
央储备冻猪肉,最终完成5次冻肉收储,共收储
冻猪肉17万吨。
放储情况:根据生猪市场价格季节性走势
规律,收储冻肉于每年国庆、中秋、元旦和春节
季节消费高峰逐次逐批投放到市场中,以达到
满足众肉类消费需求、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保
障猪肉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的目标。2009
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单位于9月和11
月上旬分2批向全国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
肉。2010年9月第一次冻肉放储;又分别于10
月和12月,2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共计6.24
万吨,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
5.冻肉收储政策作用。直接作用:2009年
冻肉收储后,生猪价格开始止跌回升,猪粮比价
也回升到盈亏平衡点以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
效果。在高价位时,分批投放冻肉,也在一定程
度上稳定价格上升速度。2010年第一批冻肉收
储后,生猪价格并未迅速回升,而是继续下跌,
只是下跌趋势变缓;第二、三批冻肉收储后,生
猪价格才止跌回升,最终缓慢回升到盈亏平衡
点以上。从生猪价格的涨跌可以看出,冻肉收
储政策具有积极作用,但影响猪价的因素较多,
不一定会产生较理想的效果。因为2009年中央
冻肉收储总量为12万吨,相当于150万头生猪,
而2009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就达6亿头,收储量
只占3%左右,因此收储政策在影响大的供需面
上,并不具有决定因素。
间接作用:国家冻肉收储的作用更多是影
响市场预期,通过预期来影响生猪价格。影响
生猪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供需决定的,在供
大于求的情况下很难仅仅通过预期来提高生猪
价格。至于猪肉价格的企稳和反弹,在收储政
策实施后,应该还有2~3个月的时间才会达到
盈亏平衡点之上。
3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