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3-13 08:32来源:畜牧中国 作者: 黑山心动 点击: 1875次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的肉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鸡肉产量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持续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相关统计,2008年中国鸡肉消费量达1 8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鸡肉消费国,肉鸡业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的肉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鸡肉产量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持续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相关统计,2008年中国鸡肉消费量达1 8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鸡肉消费国,肉鸡业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但与世界主要肉类生产国分析比较,我国的肉类生产和消费结构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过去的12年间,全球的鸡肉产量增长最快,增长52.7%,年均递增3.6%,增速高于肉类的总体增长速度和作为第一肉类品种-猪肉的增长速度,全球鸡肉的年均消费量递增2.8%,高于猪肉;美国的鸡肉生产和消费早在1996年就已经超过原有的第一消费品种——牛肉,并一直保持高于猪肉等其他肉类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巴西从1996年始鸡肉消费量就超过牛肉,生产量从2002年始超过牛肉成为巴西第一大肉类生产品种,12年间鸡肉的消费量增长高达55%,而我国的鸡肉年均消费递增率虽超过猪肉,但鸡肉的消费量仅为猪肉的21%,鸡肉人均消费量和鸡肉占总肉类消费量的比重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鸡肉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放眼未来,鸡肉以其营养丰富、饲料转化率高、适合加工增值等特点,将拥有相对其他肉类的世界很大的消费体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肉鸡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认真审视和定位肉鸡产业,全面制订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生产规划、产品研发和国际国内市场推广,加强育种,搞好产品安全,注重消费层面的研究,通过促进消费来带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世界和主要肉类生产国的生产结构状况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的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到2007年世界最大的4个肉类生产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巴西和德国,产量分别达到6865万吨,4 181万吨,2008万吨和705万吨。当年世界肉类总产量为2.64亿吨,上述四国的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2.2%。 分析这4个国家过去十二年的肉类生产结构发现,美国和巴西的肉类生产结构变化以鸡肉快速增长,取代原有的第一肉类-牛肉,成为该两国肉类产量中的第一的品种;中国和德国仍然基本保持原有的肉类生产结构特征,即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占据绝对第一的位置,但在肉类生产结构上,中国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12年间下降了6.1个百分点,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增加了4.2个百分点,而德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增加了7.2个百分点。从世界总的发展状况看,过去十二年里,水禽肉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增长最快,增长率为68.9%,其次是鸡肉增长了49%,猪肉10年间增长率31%。除中国外,世界主要肉类生产国的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 注意各国消费习惯的不同,产生的结果很不一样: 美国人习惯吃牛肉,其次是鸡肉。牛肉是鸡肉最大替代品。牛肉价格高于鸡肉价格,当随着养鸡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养鸡技术不断进步,鸡肉成本下降,鸡肉价格与牛肉价格差距越来远大,鸡肉消费量逐渐超过牛肉消费量。巴西的经验也是如此。 但是中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是第一大消费种类,是鸡肉的第一大替代品。鸡肉和猪肉价格相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鸡肉消费量超过猪肉是很困难的。只有当鸡肉的价格明显低于猪肉价格时,并且人们对鸡肉食品安全信任程度提高时,这种超越才有可能。 所以,研究 1、美国 从美国过去十二年的肉类产量发展曲线(见图1)看,鸡肉在1996年前已经超过牛肉成为美国最大的肉类品种。从产量的年均递增率看,鸡肉12年的年均递增率达到2.3%,牛肉为0.2%,猪肉为2.1%。目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鸡肉生产国,2007年的鸡肉产量预计为1 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1.5%。在2004~2005两年里,由于受到禽流感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鸡肉产量的年增长率更是分别达到4%和3.9%。但过去两年里受到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鸡肉产量的增速明显放缓。在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均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美国的鸡肉产量还将持续不同幅度的增长,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其国内最大肉类品种的地位。 美国鸡肉生产增长速度快,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消费者更偏好消费鸡胸肉,也就是所谓的白肉。而鸡胸肉的比例只占整鸡体重的18%~20%。因此,为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大量鸡胸肉的消费需求,美国的生产者大量生产活鸡,分割出胸肉在国内市场销售,其他部位则出口到国外。 在肉类生产结构上看,2007年美国鸡肉、牛肉、猪肉和火鸡肉占肉类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8.3%,28.8%,23.8%和8.1%,合计占肉类总量的99%。12年间肉类结构的变化是,牛肉的比例下降5.2个百分点,火鸡肉的比例增长1个百分点,猪肉的比例上升1.3个百分点,鸡肉的比例上升了3.1个百分点(见图2、图3)。 2、巴西 巴西是传统的牛肉生产国,目前的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牛肉同时也是巴西传统的消费肉类,在2002年以前一直是第一大肉类生产品种。起步于90年代的肉鸡生产,在过去12年里保持着年均递增6.5%的发展速度,从而在2002年超过牛肉成为巴西第一大肉类生产品种。其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基于土地优势、饲料资源优势等的低生产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以及组织良好的产品出口。同期,牛肉和猪肉生产的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1%和2.6%。目前,巴西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鸡肉出口国。虽然受疫病的影响,2005年的鸡肉产量略有下降,但在2006年立即恢复增长,并在2007年保持稳定。如果在疫病控制方面得到保证,从而能稳定地出口,巴西鸡肉生产将长期稳定增长(见图4)。 在肉类生产结构上看,2007年巴西鸡肉、牛肉和猪肉占肉类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3.2%,39.3%和15.6%,合计占肉类总量的98.1%。12年间肉类结构的变化是,牛肉比例下降9.2个百分点,猪肉的比例下降2.4个百分点,鸡肉的比例上升了11.4个百分点(见图5、图6)。 3、德国 在四大肉类生产国中,德国在肉类生产结构和消费偏好上,都与中国相近。德国人喜食猪肉,尤其是各种猪肉制品,如香肠,深受德国人喜爱,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用于制作香肠的原料猪肉约占猪肉总产量的1/3。德国的猪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但猪肉人均消费量在世界主要肉类生产国中居第一位。过去十二年间,德国猪肉、牛肉和鸡肉产量的年均递增分别达到2.11%,-2.5%和2.36%。鸡肉产量年均递增率超过了猪肉,但鸡肉产量仅为猪肉的13.1%(见图7)。 在肉类生产结构上,2007年德国猪肉、牛肉、鸡肉和火鸡肉占肉类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6.2%,16.9%,8.6%和5.3%,合计占肉类总量的97.1%。12年间肉类结构的变化是,牛肉的比例下降9.1个百分点,猪肉的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鸡肉的比例上升了0.6个百分点(见图8、图9)。 4、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6 865.7万吨,比1996年的4 584万吨,增长49.8%,年均递增3.4%。其中猪肉、鸡肉和牛肉的产量分别为4287.8万吨,1 086万吨(国际粮农组织统计数字)和613.4万吨。肉类产量结构为猪肉62.5%,鸡肉15.8%,牛肉8.9%,水禽肉6.8%,羊肉5.6%,合计占肉类总产量的99.6%(见图10)。 与1996年比,2007年我国肉类结构的变化情况是,猪肉所占比例减少6.1个百分点,鸡肉比例减少2.9个百分点,牛肉比例增加1.4个百分点,水禽肉比例增加1.3个百分点,羊肉比例增加1.8个百分点。鸡肉和水禽肉所占比例在2000年曾经达到一个历史峰值,分别为14.3%和6.1%,合计禽肉占肉类比例达到20.4%。受到2003年“非典”和2004~05年禽流感的影响,禽肉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下降幅度上,鸡肉大于水禽肉。在经历了2007年猪肉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禽肉成为最便宜的肉类产品,极大地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加之猪肉产量下降,禽肉在肉类结构中的比例再次创造历史峰值,合计为22.6%(见图11、图12)。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从(图13 )2003~2008年白羽肉鸡活鸡每周价格变化曲线可以看出,2003年的“非典”,2004年初和2005年11月的禽流感对肉鸡价格乃至整个肉鸡产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从2005年第39周开始,肉鸡活鸡价格维持了32周的下滑,此后开始价格攀升到正常水平,到2007年第十周,由于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快速上涨。作为猪肉主要替代肉类的鸡肉价格出现同步上涨。到第32周,由于鸡肉短期供应充足,且猪肉价格出现短期下降,活鸡价格升到最高点后,出现价格向下调整。其间的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较快,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生产效益,造成价格的持续下降。2007年底已稳定在7元/千克,且略有上升。进入2008年,由于猪肉价格经过一年的高位运行,证明已不可能下调回2007年以前的水平。鸡肉消费得到鼓励,消费量和价格快速上涨,活鸡在2008年第14周达到历史最高的10.47元/千克。整个2008年白羽肉鸡行业和其它畜牧产业一样处于巨幅波动的状态,其影响因素来自于:饲料原料价格的巨幅波动;春季的冰雪灾害和四川大地震;奥运前对排放不达标和食品安全有隐患的肉鸡屠宰企业的清理整顿;三聚氰胺事件;进口鸡肉大量增加对国产鸡肉的冲击等。2009年初的集中发生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对鸡肉的消费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活鸡价格下跌,鸡肉库存增加。 分析以往的数据,每次价格下滑,产业出现危机后的一段时间,价格都会出现挑战性上涨,而且价格高点高于前期的价格高峰。也就是说,对肉鸡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在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消除后,往往会被激发出更多向上增长的能量。在经过几轮不利因素影响后的白羽肉鸡产业的发展动力更强,内部素质更高,产品的消费刚性也在逐步增强。 5、世界 2007年世界肉类产量达到2.63亿吨,比1996年增长27%,年均递增2%。其中猪肉产量为9 714万吨,比1996年增长23.5%,年均递增1.8%;鸡肉产量为7 429万吨,比1996年增长52.7%,年均递增3.6%;牛肉产量为6074.3万吨,12年间增长了3%,年均递增0.3%。从12年的增长速度和年均递增率上看,全球的鸡肉产量增长最快,增速高于肉类的总体增长速度和作为第一肉类品种-猪肉的增长速度(见图14)。 从1996年到2007年的十二年间,世界猪肉在肉类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鸡肉的比例增加了5.2个百分点,牛肉的比例减少了4.9个百分点。此外,水禽肉的比例增加了1.6个百分点,羊肉的比例没有变化,火鸡肉的比例减少了0.1个百分点。从图15、图16可以看出,鸡肉在肉类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增长速度最快,12间增加了5.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0.43个百分点。 分析12年间鸡肉产量增长最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健康食品 相对于牛肉和猪肉等红肉产品,鸡肉是典型的白肉产品,以高蛋白(23.3%)、低胆固醇(117毫克/百克)、低脂肪含量(1.2%)和低热量(104千卡/百克)为特点,符合健康食品的基本条件,也是具有滋补作用的膳食原料。从12年来世界牛肉生产和消费量逐年下降的情况看,消费者在追求美食的同时,更加重视饮食对健康的作用。 另外,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和民族对消费鸡肉有所禁忌,使得鸡肉拥有相对其他肉类的世界很大的消费体。 (2)适合生产方便食品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随之而兴起的是快餐和微波炉食品。鸡肉相对猪肉和牛肉更适合以上方便食品和快餐业制作工艺的要求和标准,是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的主要肉类原料。 美国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快餐的概念,也通过其独特的烹鸡方式刺激了中国人的鸡肉消费量。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肯德基全年消耗鸡肉近15万吨,加上麦当劳的约5万吨,这两个国外快餐企业全年共消耗鸡肉约20万吨,约占全国白羽肉鸡产肉量的3%~4%。 (3)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在畜牧业生产成本结构中,占最大比重的是饲料成本。因此,饲料转化效率越高,越能够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在常规生产情况下,肉鸡、猪和牛的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是:1.75:1,3:1和7~8:1。由此看出,肉鸡的生产效率更高,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低。 (4)适合进行深加工、增值产品生产 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是肉鸡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其中大规模的屠宰加工即延长了产业链,也推动了肉鸡增值产品的生产。目前国内的鸡肉加工企业可以将一只2.5千克的肉鸡精细分割并加工出超过300个品种,这些增值产品为产业带来了现实的和富有潜力的收益。 二、世界和主要肉类消费国的消费结构 1、美国 2005年美国主要的消费肉类品种分别是:鸡肉,牛肉和猪肉,年人均消费量分别是:44.8千克,22.6千克和17.4千克。其中鸡肉的消费量比1996年增长24.4%,年均递增2.2%。猪肉消费量比10年前增长了10.1%,年均递增1%。而牛肉消费量在10年间只在不足1千克的范围内窄幅波动,基本没有变化。美国鸡肉消费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超过原有的第一消费肉类——牛肉,并一直保持高于猪肉等其他肉类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见图17)。 从图18可以看出,在2005年美国肉类消费结构中,鸡肉比例已超过其它肉类的总比例,占52.1%。 2、巴西 巴西的最大消费肉类长久以来一直是牛肉,但从1996年开始,鸡肉消费量超过牛肉,成为巴西第一大消费肉类。到2005年巴西人均消费鸡肉34.7千克,牛肉21.4千克,猪肉13.5千克。鸡肉的消费量10年间增长了55%,年均递增4.5%;牛肉消费量10年间仅增长5.4%,而猪肉消费量10年间基本没有增长(见图19)。 从图20可以看出,在2005年巴西肉类消费结构中,鸡肉比例已接近其它肉类的总比例,占49.7%。 3、世界 世界人均肉类消费的格局基本是猪肉、鸡肉和牛羊肉三个部分。其中猪肉还是世界最大人均消费肉类,2005年消费量达14千克/人。相比1996年,猪肉消费量增长17.6%,年均递增1.6%;鸡肉的年消费量同期达到10.9千克,10年间增长31.3%,年均递增2.8%;牛肉的人均消费量10年间仅增加了0.3千克(见图21)。 按此年人均消费量递增比例,预测2010年世界鸡肉人均消费达12.5千克,猪肉达15.2千克,2010年世界鸡肉人均消费达14.4千克,接近猪肉消费比例(见表1)。 4、中国 ⑴1996~2005年中国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的肉类消费一直以来以猪肉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比例曾经超过80%。在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猪肉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增长率达到36.1%,年均递增3.1%;同期,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增长了59.3%,年均递增4.8%。虽然消费量的年均递增率超过猪肉,但鸡肉的消费量仅为猪肉的21%;牛肉消费量增长了65%,年均递增5.1%(见图22)。 中国的消费者在鸡肉消费上与欧美国家有着截然相反的偏好,在欧美国家消费量最大价格最贵的鸡胸肉,在中国甚至比鸡爪的价格还便宜。此外,在国外作为鸡肉加工副产品的鸡头、鸡脖、鸡架、内脏等,在中国也有广泛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与欧美国家在鸡肉加工产品方面存在契合的互补性,并由此创造出广阔的贸易空间。据香港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中国直接和通过转口进口的鸡爪达到10万吨之多。 ⑵发展趋势:鸡肉消费比例增长趋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肉类的消费量将快速增加,其中鸡肉的消费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①与主要肉类消费国相比,鸡肉消费潜力大。虽然我国的鸡肉生产和消费比改革开放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较之于肉鸡生产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在肉类消费量方面,2005年中国年人均鸡肉消费量为7.98千克,占肉类总量的12.8%(来源: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而同期美国和巴西的年人均鸡肉消费量分别达到44.8千克和34.7千克,分别占其肉类总消费量的52.1%和49.7%。当年世界人均鸡肉消费量为10.9千克,占肉类消费总量的29%(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中国的鸡肉人均消费量与肉类主要生产和消费国有着巨大的差距,比世界平均鸡肉消费量还有近3千克的差距。 ②从进出口贸量量和消费量比较,鸡肉消费需求大。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1996~2005年的10年间,鸡肉进出口量只有2年是顺差,其他8年在贸易量上都是逆差,其中1999年贸易量逆差达到44.5万吨,占当年全国鸡肉总产量的5.4%;2005年贸易逆差达到24.2万吨,占全国鸡肉总产量的2.3%。表2统计的进口量仅是直接输入到中国大陆的数量,没有包括从香港(2005年进口鸡肉44.5万吨)等地转口和走私的数量。如果加上以上两个数量,则我国的鸡肉贸易量逆差将更大,实际的人均消费数量也比表2所示要多。(理论人均消费量=(当年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总人口) 多年的贸易量逆差清楚地显示我国的鸡肉产量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虽然逆差仅仅是国产数量的2%~5%,但仍然为国内鸡肉生产扩大,进而替代进口创造出一定的空间。 根据表2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增加了2.97千克,平均每年增加近0.3千克。如果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的年人均鸡肉消费量将达到9.78千克,按照白羽肉鸡产量占鸡肉总产量50%计(2005年白羽肉鸡肉产量占鸡肉总产量的51.7%),2010年我国白羽肉鸡肉的人均年消费量将是4.74千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2010年我国的总人口将达到13.65亿,则白羽肉鸡总产量将达到647万吨,需要生产40.44亿只鸡, 2010年需要配套提供3 676.2万套父母代肉种鸡, 2008~09年相应需要配套提供81.69万套祖代肉种鸡。表3是按照中国10年来平均消费增长量,预测了2010、2015、2020年中国白羽鸡肉消费及生产量。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相应增加。但在5 000美元收入水平的档次,这个趋势表现得最为明显,以后,随着收入增加,动物蛋白消费量虽然也保持同步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我国目前的收入水平尚处于5000美元以下的档次,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将快速同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对6个档次的收入水平家庭食品消费量统计数据显示(见图23),随着收入增加,鸡肉、奶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粮食消费量随着收入增长而下降。但同时可以看到,最高收入的10%体在鸡肉消费量的增速上减缓。我们认为,这主要是鸡肉生产企业没有为这部分消费者准备好相应的产品所造成的。 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鸡肉消费的发展空间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05年城乡人口的比例为43%和57%,对比1996年,城镇人口比例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而乡村人口比例减少了12.5个百分点。另外,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进入城镇二、三产业务工的农民工已有9 300万人,在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工总数达到了1.3亿人。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民工大量进入城镇和乡镇企业务工,无疑增加了纯消费者的数量,相应地减少了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数。如果用城镇人口加上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务工的人数,则我国完全依靠商品畜产品消费的总人口将达到7.85亿人,占2005年全国总人口的60%,占全球总人口的12%,这个庞大的消费体为我国鸡肉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人口的鸡肉消费量也将随之增加,这就为鸡肉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余地。 我国2008年的GDP总值超过了3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已经超过2 000美元,城乡居民的收入也连续增长。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但实际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保持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同步增长的趋势明显。 按照我国人均7.98千克鸡肉消费量计算,平均每千克鸡肉价格约为14元,则我国消费者用于鸡肉消费的支出为111.72元,分别占城镇和乡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总额的2.9%和7.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05年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购买禽肉的数量分别为8.97千克和3.67千克,乡村居民的禽肉购买量仅为城镇的40.9%。我国乡村的鸡肉市场还有待开发,发展潜力较大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