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um
学术论坛
www.chinabt  2012年5月
229
猪肉价格迅速上涨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陈宏威
摘 要:“民以食为天”,猪肉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会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供给量减少、长期猪价过低、疫病多发、养殖成本增加等是本次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主要对策是建立生猪市场监测与预警机制、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及商业保险等。关键词:猪肉价格  上涨幅度  原因分析  相应对策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a)-229-022011年进入二季度以后,全国各地省市的生猪及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大幅上涨,6月下旬猪肉价格与5月下旬相比,涨幅达到15%之多。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5日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例如,7月4日,北京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3年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7月4日,上海的纯精肉18元/斤,肋排2
6元/斤,带皮夹心16.5元/斤,带皮腿肉16.5元/斤,里脊肉20元/斤。7月8日沈阳市场上的瘦肉零售价已高达15元/斤,排骨则高达17元/斤。当日全国猪肉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3.5%。广州、成都、云南、武汉、西安、山东等地,猪肉价格纷纷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民以食为天”,猪肉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会对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解决好民生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具体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1 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这次造成猪肉大幅度涨价的原因有供给量减少、长期猪价过低、疫病多发、养殖成本增加等多方面,尽管上涨因素是复杂的、各种因素相叠加的,但根本原因是供给量减少。“4、5、6月份商务部统计的定点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8.9%、9.4%和13.2%,这3个月猪肉供应平均减少了10%。”供应量减少是导致短期内供求失衡、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1.1 生猪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
价格长期低迷,导致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本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生猪市场价格连续21个月下滑,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的养殖户破产出局,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导致能繁母猪存留减少,生猪存栏数下降,整体影响
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生猪存栏数为4.36亿头,同比下降4.15%。5
月份生猪存栏量进一步下降至4.34亿头,比4月份减少了200万头。自今年初以来,生猪存栏量一直呈现下降态势,累计下降4.68%。存栏下降导致供给减少,因此,猪价上涨是供求矛盾的集中爆发。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
生猪养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周期性,即便及时补栏,也不可能立
竿见影。养猪业有个三四五规律。“三个月育种,
四个月怀孕,五个月出栏。”三四五加起来,正好是一年。2010年8月份之前,养猪处于亏本状态。去年9月到11月,猪价涨后又跌,养猪信心下降,本打算补栏的养殖户没有补栏,有些中小型养猪户退出养猪业,导致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急剧减少,最终引起了猪价的高度反弹。1.2 猪病高发,死亡率上升,养猪业损失惨重
去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近些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和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相继出现,疫病除了导致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的流产、死胎、仅产单崽或者双崽,并且小猪成活率极低,猪病包括以前少见的混合感染、无名高热,仅急性腹泻就使小猪死亡率提高五六个百分点。2007年之前小猪死亡率在8%左右,2009 年后升
至15%左右,个别地方高达50%以上。把20多斤的小猪养成200多斤的商品猪,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去冬延至今春的猪病致使仔猪大量死亡,无疑会直接影响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1.3 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养猪比较效益下降
成本的大幅上涨是猪价上涨的另一重要推手。
(1)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居高造成牲猪养殖成本上升。在养殖成本中饲料所占比重在70%左右。玉米作为饲养生猪的主要原料,占60%。今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玉米国内价格由年初的平均1400/吨上涨到现在的1800元/吨,增长幅度为28.6%,其他饲料
豆粕、麦麸、
预混料饲料的价格涨幅也都超过了10%,一头生猪成本因此增加了60~70元。
(2)雇工费用的上涨推动了肉价上涨。养殖成本上升,还体现在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随着去年以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使得劳
作者简介:陈宏威(1958-),男,沈阳人,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
教授,商业经济专业,主要从事零售业研究。压缩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打击了居民消费信心。(3)建议
不发行政府财政间接支持的消费券。首先,居民和商家对政府财政直接支持的消费券信心更足,给居民传递了经济复苏的信号,从而带动消费,而企业参与的消费券只能给居民以弱信号。其次,政府间接支持的消费券因缺少监管,中间环节过多等问题容易滋生腐败,给商家更大的寻租空间,从而不利于消费券带动消费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叶檀.消费券不是免费午餐[N].南方周末,2009-2-9.
[2] 袁晓玲,杨万平.政府、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2008(05).
[3] 高丽.杭州消费券发放效果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
贸,2011(10).
[4] 徐明华,李红伟.作为政策工具的政府消费券:理论与实证[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01).
[5]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0.
[6]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