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的原因和改善措施
作者:唐玲苏楠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唐玲,苏楠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摘要:农产品价格稳定是农村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如今,“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多次重蹈覆辙。我国必须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以防“悲剧”再次发生。因此,应当分析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0-0070-02
    农产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保持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事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广大人民众的切实利益。现在农产品市场风云变幻,农产品价格的暴跌得让农民连连亏得血本全无,给农
民生产、销售的压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而,这也导致日常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让终端消费者倍感压力。因此,稳定农产品价格是当务之急。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现状
    最近,我国内蒙古地区新上市土豆因为销售困难而价格下跌,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绿豆平均价格比2010年底下降20%,苦瓜下降19%。山东卷心菜价格暴跌至8分钱一斤引起菜农自杀。北京的蔬菜大棚内,由于油菜价格过低,长成的油菜大片的被铲掉。海南香蕉也出现严重滞销,收购价格快速下滑。
    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曾经的“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等形容农副产品价格暴涨的新名词现在都是余音未尽。这给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农户的经济损失巨大,并生产积极性大受挫伤。卖难事件之后,次年相应品种的农产品种植面立即直线下降。这又导致后期价格暴涨。于是,在政府鼓励和经济驱动下,又有大批农户加大种植,进而又引来新一轮的丰产难销,周而复始。同时,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两端不能建立起合理的价格传导机制,价格无法真实反映价值。它们之间似乎存在一个巨大的“黑箱”,农民和消费者均深受其害。
    二、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产量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一种随即扰动因素。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每年总会有部分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于是,自然灾害又成为一种常态。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和各种洪涝泥石流灾害,都对我国农产品生产有很严重的影响。从现在到年底的时间里,部分地区也还会遭遇自然灾害。这势必影响农产品产量,从供给角度导致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
    (二)农产品的生产模式落后
    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下的分田承包生产的模式,表现为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个体农户身单力薄且自营产销能力差等特点。这决定中国的农民没有农产品的定价权。农民面临的市场完全自由,竞争对手太多,提供的产品过剩,农产品本身不易储存的自然属性。这决定他们在完全自由的市场上没有任何抵抗力。
    (三)农产品的物流业发展滞后
    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滞后,包括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城乡物流系统协调性
    差、物流设施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农产品物流主体不成熟,呈多元化格局,有很多农户从事小规模、原始的、孤立的物流活动。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不足,大多数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这造成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
    (四)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这主要表现:一是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二是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经过30多年的高增长,我国经济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农村劳动力供给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部门不能像以往那样无限度的提供劳动力给工业部门,以劳动力工资低廉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劳动力低成本时代已经结束。农业劳动力供给压力增加,既提高了生产农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
    (五)农产品的信息不对称
    农村农产品信息服务还没有起步,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无法对农产品行情做出准确判断。这是既有产地和产地之间,也有农民和市场之间,是多方向的信息不对称。农户结果不了解市场并缺乏市场信息,只能通过表面性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但是,这些表面性信息的科学性、准备性较差,时常会导致错误的预测。
    (六)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4月下旬,南方一家媒体报道:“香蕉催熟药剂含‘乙烯利’成分,可令儿童性早熟,并增加致癌风险”。香蕉价格闻风暴跌,几天之内香蕉收购价格从每斤3.6元迅速下滑至六七毛钱。随后专家辟谣,
可是损失已经造成。海南、广东等地农民连连叫苦,谣言之害猛于台风。双汇瘦肉精事件,整个生猪行业经过整顿,外地猪输入量减少,导致市场上货源紧张,抬高了猪肉价格。今年猪肉以均价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3年来价格最高纪录。类似事件还有很多。这一系列“疑似质量安全事件”加剧了不必要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最终受损失的还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七)农产品的金融投机炒作因素
    现在农产品被作为金融产品投资,使得价格波动产生放大效应。农产品金融化主要推动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预期。部分地方的经营者利用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少数农产品生产和价格出现波动之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有些媒体报道炒作,渲染加剧紧张气氛,助推价格上涨,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损害了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解决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的措施
    (一)建立预警、抗灾设施和保险机制
    加强抗旱水源、排灌渠系、病虫害监测预警、检疫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生产灾害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农业灾害预防工作,积极组织农业防灾救灾,及时发布动植物病虫害预警预报信息。完善收储投放机制,统筹产销平衡,抓好粮、油、肉、蛋、菜为主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重点做好保
灾期、保淡期、保重要节日的商品储备,确保主要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开展农产品保险试点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财政奖补政策,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参与农产品保险试点工作,推动菜农投保,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创造条件设立农产品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蔬菜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商业保险介入,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一是要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优势农产品,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三要完善市场服务体系,鼓励超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关系,推行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四是各级政府要在政策上、财力上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农产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三)减少流通环节并加强农超对接工作
    一是做好产区与销区的衔接,主动与外省的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互惠互利的产销合作,维护市场稳定。积极探索基地直供、农超对接、农标对接、配送制等产销衔接新模式,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努力完善开放式、少环节、可调控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二是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农产品批发、
零售市场,特别是支持城市菜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追溯平台、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使这些市场真正成为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物流平台。三是完善畅通绿通道。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保护好城乡居民的利益。畅通鲜活农产品绿通道,对农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简化增值税抵扣手续。四是设立农产品流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超对接”工作,搭建农商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引导大型连锁企业等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
    (四)加大对农户补贴力度并强化惠农政策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与生产地的水、电、肥料、农药、地膜、油料的价格息息相关,如果水、电、油料的价格在高位运行,农产品低价就无从谈起。据新华社电,近年来,由于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且大于惠农补贴,农产品生产无利可图甚至倒贴,抛荒农田已成为不少农民的新选择。国土资源部称,全国每年撂荒耕地近3000万亩。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使农民愿意生产,乐于生产,并能够从生产中获益。
    (五)建立信息平台并加大信息服务。
    建立农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做好信息服务,解决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目前很多信息实际
上仍限于事后收集发布,对当年蔬菜种植的指导意义不大。积极运用网络发布价格信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扩大信息发布范围,提高价格信息的发布速度和效率。建立真实的信息收集与公布机制,政府应公布真实的增产、减产、库存、与需求情况报告,及时发布。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价格的非理性波动,真正保护农民与消费者的利益。逐步实现市有门户网站、县有网络平台、乡有信息服务站、村有信息联络员,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积极为优质农产品销售搭建宣传和运作平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严格把关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
    近几年来,各地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大力优化品种结构,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完善监测仪器设备,加强农产品在各个环节中的质量监测力量。只有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才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理性波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七)相关部门加大对于囤积居奇并哄抬物价的打击力度
    要开展农产品价格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加强农产品交易资金监管,预防和制止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投机炒作,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监管,禁止非法期货交易,坚决取缔存在市场主办者入市
操纵价格、挪用保证金等行为的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正确引导舆论,严禁虚假报道。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成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从而真正建立起稳定的农产品价格长效机制。同时,也要兼顾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妥善处理好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支出有所增加这对矛盾,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要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