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湖州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01.06
∙【字 号】湖政发[2005]1号
∙【施行日期】2005.01.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湖州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湖政发[200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2005年湖州市政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一月六日
2005年湖州市政府工作要点
2005年政府工作要在市委的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外贸出口增长20%;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4%和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一、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有新突破
1、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构筑新型工业化优势,继续加快建设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确保四大基地
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5%,占制造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建成优质水泥、特机电、金属管道及不锈钢三个制造中心,加快建设特纺织、建筑新材两个制造中心,启动建设其它五个制造中心。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明星企业和优强企业,健全培育品牌工作体系。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0%,增加值增长14%以上,利税增长18%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十一项经济效益考评指标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培育年销售收入2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2亿元的大企业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1亿元的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或利税总额超5千万元的企业10家。力争全市50个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成为“单打前三名”,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或驰名商标有新的增加。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明确发展思路,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所推动、社会支持的工作体系。建立技术创新资金,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湖州科技创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并争创省级孵化器,规划建设南太湖科技城,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整合资源,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和市内外各类研发机构。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60亿元,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园区工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增长25%。
3、扎实推进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环杭州湾产业带湖州产业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调整、配套建设和服务管理,促进产业、企业和要素集聚,打造名园名区。加大工业投入,提高投入的质量,鼓励投入向先进制造中心、装备投入、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改造倾斜,确保完成工业性投入200亿元,力争完成220亿元。重点抓好100个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组织实施50个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项目。建好湖州工业网,推进织里童装、南浔木业、安吉转椅等工业经济服务平台建设。
4、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制定推进清洁生产实施细则,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制定激励政策,引导企业调整结构、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确保1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力争15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水泥机立窑、小砖瓦窑,整治矿山、化工、印染等行业。出台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分期分批拆除小锅炉。
5、努力缓解要素制约。坚持“让电于民、节电为工”,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健全
四级管理网络和责任体系,努力实现“停机不停线”。加快建设东迁、升山、后漾输变电工程,抓紧投产地方热电项目。积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认真组织实施“1833”工程,完成土地整理18万亩、造田造地3万亩,优质农田改造为基本农田3万亩,确保新增2.6万亩折抵指标,建设用地可供应总面积达到7万亩。继续推进金融创新,改进金融服务,引导和督促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力争各项存款新增90亿元,各项贷款新增7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浙商银行等异地银行来湖设立机构,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异地银行当年新增贷款不低于50亿元。培育社会担保和信用中介机构,加快建设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城乡统筹要有新面貌
6、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规模、精品、加工、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水平,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全市无公害、绿、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争取新增投资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双五一千”企业8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精心培育农业品牌,新增省级农业名牌和著名商标3个。
扎实推进六大食品加工区建设,在蔬菜、水产品、畜禽产品、笋竹业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争取加工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10亿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到外资1亿美元以上、实到内资12亿元。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专业大户“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开发异地资源。
7、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六大工程。全面落实《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新增高标准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20个,村庄环境整治受益面达到62%以上。大力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注重培训效果,完成培训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长9%以上。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通村率和硬化率均达到100%。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程,力争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达到人均50元,覆盖面达到85%以上。加快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紧修编新一轮市、县(区)及中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县区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在配套完善一轮“治太”
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二轮“治太”工程。分阶段有序推进西苕溪安吉晓墅港、入湖溇港整治,继续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努力提高防洪能力。加固扩容对河口水库,完成凤凰水库、南门大闸建设,尽早开工建设老虎潭水库、合溪水库。积极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完成新建项目3个、续建项目3个,受益人口46万人。
三、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要上新台阶
9、做大做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营造全社会合力发展旅游的氛围,全年旅游收入增长30%,门票收入增长20%以上。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认真编制新一轮《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品位档次,串联景点网络,推进南浔古镇等一批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巩固“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四大特产品,推出生态和湿地等新的旅游产品。切实加强“深化上海、拓展华东、面向”的旅游促销工作,提高湖州旅游业的知名度,努力推进入境游。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健康发展“农家乐”。
10、优化提升商贸物流业。积极实施商贸、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整合商贸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规划建设爱山广场周边的高品位中心商贸区。制定扶持政策,做大做强重
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进一步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社区拓展。完善消费政策,鼓励扩大汽车、住房、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认真编制织里童装等专业市场布局规划,重点推进“农加超”改造、湖州中心城区西南市场等各类重点市场建设。充分发挥铁公水等综合运输优势,合理利用信息化渠道,加快物流运输网络、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
11、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规范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会计审计、投资评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人才交流、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提高居民众生活质量。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和社会服务类中介组织。
四、全面推进城市化,“六个百亿”工程要有新进展
湖州旅游 12、加快完善各项规划。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立足高起点、超前性和大手笔,抓紧编制和完善各类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制定《湖州市城市规划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中心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建立健全“设计招标、市民参与、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的
工作机制和“批、管、验”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研究制定规划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继续深化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认真抓好一批重大课题研究,编制一批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