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白杨礼赞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
3.体会本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学习革命人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
第一课时
导入一(音乐导入):(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导入二(问题导入):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意思为“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那么,一、白杨树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和赞美的呢?二、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崇敬和赞美白杨树吗?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人,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的活动。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
2.交流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3.知识链接
象 征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4.积累字词
(1)注音
(ké)       主(zǎi)
(dài)    (qiú)
(suō)    (qí)
无边无(yín)    坦荡如(dǐ)
恹恹欲睡(yān yān)
(2)解释词语
①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②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③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④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⑤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⑥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⑦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同时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作铺垫。
【交流点拨】第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9:……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结构上:首尾呼应,“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4),展示背景,突出主体。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倾情赞美。
第四部分(7-8),揭象征意,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照应开头,深化中心。
()深层探究
1.围绕着对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这些图画分别从什么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交流点拨】作者展示了高原风景图(生长环境)、白杨特写图(外在形象)、物人联想图(内在气质)这三幅优美的图画。
2.阅读课文2—3,概括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的感觉和情绪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生长环境美
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作用: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3.阅读课文第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用一个词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交流点拨】外在形象美
(1)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泛出淡青”。(2)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4.阅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由树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展开的?
【交流点拨】内在气质美
(1)用七个感情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文中由树联想到北方的农民、哨兵。这种联想是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以亲切谈心的语气
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美、外在形象美、内在气质美三个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象征的写法,为此后进一步理解其他写法作铺垫。
《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
第二课时
1.本文的作者(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2.《白杨礼赞》的线索(     ),主要采用了(     )写法。
()深层探究
1.本文第一段是怎样运用衬托这一写法的?
【交流点拨】写黄土高原的景,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2.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交流点拨】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的象征手法,进而探究文章的其他写法,为以后在写作中运用作铺垫。
()品析语言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是非常准确、富有感情的,试结合句子品析。(组内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班内总结)
【交流点拨】 ①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写高原、白杨树的特点。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白杨树的特点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
②动词的运用精当、生动,富有表现力。如“扑入”的“扑”,“涌起来”的“涌”,“微微泛出”的“泛”,等等。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如以“难道”开头的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不少地方还使用了比喻、拟人,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④全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彩。如开头就以高亢昂扬的语调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实在”一词具有无限感慨和赞叹之情,类似的语句又迭次反复出现,感情不断升
华。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图片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