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格概念的界定
“人格”是一个非常通俗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并没有人格这个词,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做人就讲究一个“格”.这种“格”在外在形象气质、风度、容止与行为,其内在结构是建立在中国特定的哲学基础上的生命意识、人生追求、情趣特质、精神境界和伦理规范等等.总而言之,人格是整体性的呈现与生活中的真实的自我,它包括在外在气质、风度、容止、行为和内在的哲学、美学理想、精神境界和伦理观念,以及人生各阶段与人格各层面的心理趋向和冲突.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之一就是有着浓郁的伦理彩,中国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亦因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而形成其又一主要特点.中国的传统武术是以儒家的“仁学”为伦理核心,以“和谐”为价值准则,以爱国和尚武崇德为人生理想,同时又与儒、道、佛的价值取向相联系.从这点出发中国习武者的人格内容与人格特征都将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体系具有关联性.2
中国习武者的孔儒人格
儒家崇尚的是“内圣外王”的人格样式和执著于对社会政治理想及道德品性的追求.“圣贤气象”、“君子风范”、“成人之道”、“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志士仁人”、“大丈夫”等均是儒家对人格的文化特征的不同表征.统而观之,儒家的人格思想的核心是以“礼”为前提,以人伦为核心的求”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孔儒君子人格的内质.儒家把礼与仁结合的人格思想,在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人格特征.
中国武术做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儒家思想是密切关联的,武术文化形态中的各要素都受到儒家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习武者在练习武术的过程所形成的人格也必将具有儒家人格的的某些属性习武者“礼”的人格特征
孔子关于礼的论述很多,他说不学礼,无以立上好礼,
则民易使也.”“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他还提出约之以礼,并认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由此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与强调.儒家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是一个社会所必须有的行为规范.儒家讲礼,还重在定名分,有了名分,就确立了人伦纲常的秩序礼节.而名分的具体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在武术所在的宗法制度中也有着相同的体现.中国武术习练者最讲究的就是“礼”,在各门各派中,都讲究师徒间的礼仪,最早的《少林十禁约》其开篇即为,一禁叛师、说明师徒如父子的亲源关系的重要性.《少林十戒约》(宗法第一时期)云:“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从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行为.”《少林十戒约》(宗法第二时期)云:“尊师重道,敬长有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兄弟间也要讲究礼,师弟对师兄要行兄长之礼,要兄友弟恭.在同辈朋友间之间,双方要辞让、仁义精神永恒.2.2
习武者“义”的人格特征
儒家认为,人禽之分在于义利之别上.在孔子伦理思想中,义既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理想君子
应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提倡“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处世原则.孔子认为,义者,宜也;即,为人处世,应见利思义而不应见利忘义.今天对“义”引申开来就是正义.在武术界,习武者“义”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重义轻利”上.重义轻利,从来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2].正义在胸,具有崇高栖牲精神的人,必然轻生死,敢赴难.清代贺贻孙便这样说过,古今侠烈之士,所以大过人者,则存乎胆与气矣.胆恃气而后克,义气所鼓,胆即赴之”(《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302页).“义气所鼓,胆即赴之”,这实际上就是武德从来嘉许的“见义勇为”和“舍生取叉”.具体地讲,“义”包括有舍己为人、施恩不图报的精神“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称””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史记游侠列传))武林的重义轻利,还包括劫富济贫、锄暴安民、扶危济弱、抑恶
中国习武者的儒道人格特征探析
汤丽英,姚灿国,廖勇胜
(湖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中国习武者人格中的儒、道特征进行阐述,认为中国习
武者人格的形成是以儒家和道家两种文化为基础,其人格特征带着浓厚的儒、道文化属性.其中儒家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礼”、“义”、“智”、“勇”、“信”几个方面.而中国习武者的道家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对道的追求和隐逸两个方面.
关键词:武术;习练者;人格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08)05A-0028-02
Vol.24No.5Sep.2008
第24卷第5期2008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 sity (Natura l Sc ience Edition).2.1武艺的资料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