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黄梅戏《女驸马》的艺术特征与价值
作者:周升慧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是我国长期流传,经久不衰的著名地方剧种之一。自诞生以来,创造了许多经典剧目。黄梅戏《女驸马》在唱词唱腔、艺术节奏、文化内涵、民俗特性方面均具备显著艺术特征。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黄梅戏《女驸马》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黄梅戏《女驸马》的现代艺术价值,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黄梅戏;《女驸马》;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48-01
        一、前言
黄梅戏女驸马歌词        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且格调清新明朗,黄梅戏《女驸马》一经推出便广受观众喜爱,多名黄梅戏大家演绎的《女驸马》剧目也曾多次在我国引起轰动。作为黄梅戏的代表曲目,《女驸马》不仅本身具备较高艺术特征,其在现代同样具备较高艺术价值。
        二、黄梅戏《女驸马》的艺术特征
        黄梅戏《女驸马》的前身为传统戏《双救主》,基于民间艺人口述,经著名剧作家王兆乾创作,增加了《状元府》《洞房》《金殿》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女驸马》,1959年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演出《女驸马》引起轰动。1978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进一步在道白唱词中做了部分改动,使之更加成熟。1981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当年的黄梅新秀马兰担当主演冯素珍一角,受到观众和舆论的热烈认可。香港归来,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组成的黄梅戏“五朵金花”脱颖而出,引起了全国观众极大的关注,这也对于黄梅戏的发展史起到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唱词唱腔
        由于脱胎于民间,黄梅戏《女驸马》的唱词唱腔具备语言民间化特点,大量民间口语
的应用使得其唱词极具感染力,不盲目采用高雅语言,这也是黄梅戏所具备的特征。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女驸马》唱词唱腔具备念白乡土气息浓厚、唱词朗朗上口,雅谷共赏等特点。围绕乡土气息浓厚的念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安徽省方言在《女驸马》唱词唱腔中有着直观体现,具有明显地域彩的唱词唱腔使得《女驸马》显得生动活泼,这种艺术表现的语言不仅大幅提升了该剧的艺术性,也能够给受众以亲切性,更好得到广大受众的支持和认可,这也是黄梅戏《女驸马》一经推出便得以流行于全国的原因所在;唱词雅俗共赏艺术特征的出现是由于黄梅戏《女驸马》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对戏曲语言进行了净化和提炼,得到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共同喜爱。深入分析其唱词可以发现,民间口语谚语与古诗词之长在唱词中有着较好体现,且同时未落入骄俪辞章的陷阱之中,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经典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鮮”中也能够直观了解到《女驸马》在口语、书面语提炼方面所具备的独到性;融情于唱、寓情于舞,简洁明快的音乐、容易上口的唱词、优美婉转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均使得黄梅戏《女驸马》得以具备较高艺术魅力,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与发展也能够由此获得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