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名言名句及注释赏析
1、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
选自《礼记·曲礼上》。狎:亲密的意思。憎:嫌恶的意思。
译文: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赏析: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缺点,积极寻所恶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尺度。
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
选自《礼记·曲礼上》。让:歉让。怠:懈怠。
译文:
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赏析:
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仅要学问高深,而要品德高尚,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强调君子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人,妄尊自大,没有礼貌,不懂礼仪,言行随心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学识广,以礼制欲,循礼而行,才能称之为君子。
3、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注释:
选自《礼记·王制》。论之:考察他。
译文:
凡是选用人材,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
赏析:
论述选拔人才的方法。这种选用人材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聘用人才制度有相同点。聘用人才,首先要求德才兼备,经过多方面调查考核,确定德能的高下之后,才决定是否录用,再根据能力的大小,岗位的重要与否,最后给予相应的待遇。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怠注释:
选自《礼记·文王世子》。
译文:
能知道作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作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
赏析:
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最初的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在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上的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所以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得出满意的*。
5、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注释:
选自《礼记·礼器》。
译文:
忠信是礼的精神基础,义理是制作形式的原则。
赏析:
论述忠信与礼,义理与礼的关系。忠信是礼的根本,义理是礼的形式,没有忠信,礼就无法存在。没有义理,礼就无法施行。
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
选自《礼记·学记》。俗:风俗。
译文:
君子如果想要教化*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赏析:
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教育是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能使*提高学问道德修养,明白事理,尊守道德通过教育准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教育是强国之根本。从古到今,教育都是人通向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7、故学然后知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注释:
选自《礼记·学记》。困:困惑。反:同“返”。
译文:
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
赏析:
古人论述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勉励人们要博学,即对各类知识深入而广泛的理解和掌握。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不足更能促进人们对知识的迫切需求。通过教人之后知
到自己知识的贫泛。会更加激发求知的兴趣,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更会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上进。
8、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注释: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赏析:
说明善于感染和启发的作用。歌唱得好的人,不仅能使人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更重要地使人不由自主的合拍而歌;好的老师不只是给学生机械的灌输知识,而善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融汇贯通的能力。可见感染、启发诱导的力量不可忽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