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教室闻到什么香味了吗?
生:花香。
师:谁想近距离的闻一闻?这些花都有香味吗?
生:这枝不香
师:为什么这枝没有香味呀?没错,因为这枝花是老师自己做的。以假乱真的吧?快到母亲节了,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束康乃馨送给我们的母亲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做一束不会枯萎的花儿,让他们带着爱的味道,永远盛开。
这样的导入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触觉、嗅觉、视觉等方式,感受以假乱真的纸艺
花卉,以更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理论探究
1.花语文化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下列四种鲜花分别有什么寓意或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组长负责记录并汇总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荷花:荷花是神圣高洁的代名词。荷花从尘土中出来,却不沾染任何淤泥。重点强调周敦颐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次,荷花是友谊的信使和象征。我国古代人就有通过采集莲花来想念友人的习惯;还有,荷花是清廉为官的象征,青莲让人自然联想到清廉。为官清廉才能得民心;拓展:荷花还是济宁的市花。以上关于荷花的寓意引导学生回答并深入感受。
(3)向日葵:向日葵别名太阳花,又叫朝阳花,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它是向往光明之花,象征着健康、快乐、活力,追求积极的人生。
(4)康乃馨:不同颜的康乃馨有不同的寓意。红康乃馨祝福母亲健康长寿,粉康乃馨祝福母亲永远年轻美丽。黄康乃馨表示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一环节对花语文化进行了探究,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通过搜索引擎查相关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说到的各种花的寓意,其实就是花的花语,花语是人们根据各种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特点、习性和传说典故,所赋予的人性化的象征意义。人们通常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感情和愿望。这一环节同学们超额完成了任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将一抹春做成了纸艺花卉供大家欣赏。从大家的眼神中老师看到了惊奇和疑问,这些漂亮的纸艺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深入观察和剖析这枝康乃馨。
2.鲜花结构探究
师: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束康乃馨的鲜花儿,下面我们小组合作观察真花,探究花由哪几
部分组成?
学生分小组探究后汇报结果,康乃馨由花瓣、花萼、花叶、花梗组成。通过将鲜花进行解剖,了解了康乃馨的组成部分和花型特点。
3.制作方法及步骤探究
如何将鲜花转化成纸艺花呢?继续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1、2组探究花瓣的制作方法、步骤和制作材料的选择;
3、4组探究花萼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的选择;
5、6组探究花叶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的选择。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学生:完成具体的探究任务之外,如果还有其他发现,也可以记录下来。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纸很特别,是皱纹纸。是在纸上加无规则的折皱以增加纵向延伸能力。
生:用圆形纸做花瓣,通过折、剪、叠的方式完成。
生:用面巾纸做的花萼,两片叶子加上铁丝粘贴在一起就做好了一片花叶。
三、教师示范、探究制作
师:通过大家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解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枝做好的纸艺花康乃馨。对于花瓣的制作有些难度,老师先简单示范这一步。拿出一张圆形的皱纹纸做花瓣,将皱纹纸对折一次成一个半圆形。对折两次成一个90度的扇形,对折第三次成45度的扇形,对折第四次成更小的扇形。折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尽量保持各个角度的整齐。然后在小扇形的尖尖的角的位置,剪掉米粒的宽度。在圆弧处剪下三个锯齿,把剪下的小三角形处理干净。然后展开两次,在圆弧上剪两下,将圆弧平均分成三份。每一部分扭三四下下,慢慢展开,就做好了一片花瓣。一束康乃馨需要七片花瓣,层层叠叠的花瓣犹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护和关怀。让学生带着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开始动手做一束漂亮的康乃馨。
温馨提示:1.安全利用剪刀✄、铁丝等尖锐物品。2.保持桌面、地面的卫生,手工完成后主动收拾整理。3.各组成员协作配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四、展示与拓展
学生制作完成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评价要点:对你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了吗?制作是否精美?捻梗是否均匀?让制作精美的小组介绍经验。制作有问题的小组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方法。这一环节可以适当添加情感渗透,让学生拿着自己做好的花,想对母亲说一句什么话?让学生沉寂在感恩母亲的氛围中,并产生情感共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的是单一的纸花,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不同种类的花搭配在一起,产生美感效果,用来装扮我们的居室。其实这也属于插花艺术的范畴。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留意一下身边的插花作品,今后的课程我们再深入探究。
看到我们做好的这么多漂亮的花,老师想到了一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她说,“感恩,是心灵里开出的一株花,“感”是茎叶,“恩”是花朵。人人心存感恩,心灵便处处花香。”其实啊,除了母爱,我们还享受着很多很多爱,需要感恩的人和事也太多太多。让学生谈谈想感恩谁?并分享点滴细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会感恩,才是真正的人生之道。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体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设计造型能力,他们渴望尝试和体验不同的表现形式,向往尝试用动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备学生这一环节,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我摒弃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设置花之物语篇、观察篇、合作探究制作步骤篇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试解决课堂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康乃馨几个层面的自主剖析,学生独立制作一束不会枯萎的花就水到渠成了。纸艺花卉凭借折、剪、切、卷、贴等多种手段,展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多方面考虑学生特点,充分创造学生条件,拓宽教学思路,就能让纸艺花卉在我们的课堂上绽放光彩。
效果分析
本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效果分析汇总如下:
一、导入环节的效果分析
本课是一节知识和技能性较强的工艺制作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实施了“互动”这一方式,通过真花与纸艺花的对比,让学生用嗅、看、摸等方式切身感受到纸艺花的逼真,让学生在惊奇和诧异中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设计,过渡自然流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很容易就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
二、理论新授环节的效果分析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将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在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我让学生自主探究了各种鲜花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沟通交流,积极分享讨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引导者的角。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康乃馨各个部分的组成,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康乃馨的鲜花,让小组内开展探究活动,观察真花,探究康乃馨的组成部分,为后来分组探究真花转换成纸艺花的技法和步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用很快的时间就解决了康乃馨组成部分的问题,这一活动的设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巩固了生物学科的知识,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说倡导的学科整合的理念。
三、教师示范、学生探究制作环节的效果分析
康乃馨花瓣的制作有些复杂,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适当的对这一步骤进行了简单的示范,学生经过示范和点拨之后,很快就掌握了花瓣制作的技法和步骤。对于花萼的制作、花叶的组装,以及整枝康乃馨的组合,就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观察真花、解剖组成部分的探究活动,很多制作过程的难点都在小组的智慧海洋中迎刃而解了。教师及时地点拨和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学们经过集体的智慧和巧妙的双手将这些普通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学生的成就感十足,对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加满怀期待。
四、展示与拓展环节的效果分析
学生的展示环节比较精彩,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个别组的作品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没有完成的情况。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在课前多下一些功夫,将准备工作做充足,尽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学生作品展示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花朵,准备几个精美的花瓶,增加作品的美感效果,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美感体验。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从导入到制作再到最后的拓展升华,都贯穿着感恩母亲
的情感渗透,借助母亲节这一节日主题,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临行密密缝的慈母情怀。设置活动让学生分享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用细节升华情感。但是并不仅仅对母爱进行渗透,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谈谈还需要感恩谁?学生畅所欲言,在分享中获得情感升华,激发学生更深切的感恩所有、热爱生活与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山东文艺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第二单元的活动主题。本课的主题为“花卉与人们的生活”,教材中涉及到与花卉有关的研究性学习领域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对纸艺制作工艺的认知和运用,本课程特立足学生最感兴趣的手工制作课堂,结合了“皱纹纸艺花”用材简单、造型生动逼真的优点,以康乃馨的制作为例,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皱纹纸、铁丝等材质特征,熟练使用剪刀、美工刀、尖嘴钳等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能看懂教材中花朵制作的图例,学会用“剪、切、卷、贴、弯”等花朵制作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