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高考近五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板块简析及2014年备考方
略
试题特点:从上表可以看书,近五年文言文阅读(5—9题),都采用记人叙事类文章的选材特点,难度适中,第5—8题为选择题题型,题干、考点大致相同,依次为实词、虚词、人物性格分析、对文意的理
解,2013年第7题改为断句的选择题。第9题为断句和翻译10分(断句4分;翻译2句,6分),2012年撤销断句的考查,增多了一句4分的翻译,2013年翻译改为7分,另设一题3分的文意简答题,题型稳中又有了灵活的变动。翻译题的考点有重点实词解释、文言句式(主要为省略及倒装句)、虚词理解等。
古诗鉴赏(10题),广东的高考试题在选材上偏好于宋代诗词,且不回避著名诗人著名篇目的考法,但2012年考查的元代诗歌,诗人及诗歌都是学生非常陌生的,今年又回归对宋词的考查,考点涉及情感、手法、语言。读懂古诗是鉴赏古诗的关键,《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虽然是课外古诗,但“玉笛”“燕子”“柳”等意象,“修禊”等词语无不是课内所学的,所以,要读懂这首宋词,能活学课内古诗并知识迁移,自然就不是难事。可见,古诗考查的文本是课外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这对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及古诗鉴赏的备考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默写题:近五年试题(略)
试题特点:近五年题型分值不变,都是采用四选三模式,每空2分共6分,但2013年的默写范围与以往的相比有重大改变,由原来的60篇(高中14篇,初中46篇)改为33篇(高中32篇,其中必修24篇,选修8篇,文言文10篇,
诗歌22篇;初中1篇,即《论语》;2013年新增加文言文6篇,诗歌15篇),高考默写方面,回归高中,
开始重视选修的默写,以富有哲理、语言优美、句式整齐的语句为主,诗、词(曲)、文结合,必修、选修结合。
备考建议:虽然要背的篇目减少了,但名句默写要长抓不懈。具体可分三步:第一步,对《教学大纲》规定要求背诵的课文逐篇过关,从文意理解到会背会写,特别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形似字;不但会默写名句,还会默写任意抽出的一句,教师可利用晚读进行检测;第二步,要求学生能默写出名篇中的名句;第三步,模拟检测,特别默写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理解是杜绝错别字的最好良方,所以2014年备考这类题不要操之过急,让学生理解要背篇目的文意其实也巩固了古诗文的其它考点,一石几鸟,何乐而不为。
把文言文、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累加,这道题总分为35分,比现代文阅读多4分,分量比现代文阅读还要重。继承传统文化,将现代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这是应该的。
但现代人与古代文化之间,隔膜太深。一者是言语沟通不畅,古人所写文字不是口语化的,现代人的语言是口语化的,鸡同鸭讲,如果北方人用普通话与广东人用粤语进行沟通。二是思想的距离,传统文化以儒道思想为主,消费主义至上的90后,确实很难理解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情怀,也难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士大夫情怀。
要懂得并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思想情感,就必须对古人多加了解。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多与
他沟通,“视其所以,观其所安,察其所由,人焉廋焉”,这是孔子的话,与我们读懂古人有相通之处。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多读,再加多背,方能让学生熟悉这种语言现象,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因此,从高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读《史记》《汉书》这类较为浅易的文言文,项羽、刘邦这类人还是可以让学生对之感兴趣的,老师引诱一下,他们也就会甘之如饴了。也可以让学生读《阅微草堂笔记》,灵异故事,或许还能够合这些新新人类的胃口,“从其所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我反对老师们在高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阅读文章与做练习是两码事。我做过相关的试验。一开始,我设计的文言文题目就是以高考的类型设置,结果呢?学生直接就去做题目,文章也不读,他们只求做完了,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况且即使不读文章,他们也能够把题目做对一半,有这样的骄人成绩,学生肯定不愿意花费更大的精力去读文章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还会出现)这种练习只增加了学生做语文练习的时间,对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不大。后来,我设计了另外一种题目,实词推断还是用选择题,虚词的分析就用简答题的方式,人物形象分析用简答题,迫使学生必须去读文章。文段内容的概括则采用提问的方式: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什么事,有什么效果?翻译则是先断句,后翻译,断句与翻译同步进行。这样的改变后,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文章,在文章上圈点批画,窃以为,这是阅读文章的方法,也是读懂文章的方法。
2013广东卷的文言文的最大亮点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改为简答题了,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或原文来回答,这样的改变非常好,迫使学生必须认真读懂文章,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通过练习来解决,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古代的优秀文章,毕竟我们教育学生不能只追求分数,还要为他的终生着想,当学生喜欢读古文,感受得到古文的魅力时,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能够算得上达标。有些老师总在说:让学生考高分,就是为了他好,没有考高分,一切都是假的。但我在想,即使多了那几分,我们却只是培养了一个考试的机器;少了几分,却培养了一位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人,两厢比较,孰胜?况且,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考试成绩并不会降低,比起单纯的做题目的学生还要好。
至于诗歌鉴赏,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备考时,讲得最多的就是答题技巧,其实,答题技巧最简单,就不是“写什么,怎么写,有什么效果”这几个问题吗?即使再把这三个问题细分,老师也只需两三节课就可以把它解决。诗歌鉴赏最难的就是学生如何读懂诗歌,学生连诗歌也没有读懂,却让学生来谈谈这首诗有哪些美,这和让你看着一盘菜,尝都没有尝,就让你谈谈这盘菜的香味一样,无话可说!
怎样做?诗歌是文言文的浓缩版,比文言文更简练,读懂文言文是读懂诗歌的基础,是前提。老师还是要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入手,另外,也要积累一定的诗歌量,这要靠平时的朗读、背诵。我喜欢让学生把曾经考过的、练过的诗歌积累起来,既然已经做过,那就废物利用,搞循环经济,平时就让他们去读、背这些诗歌,因为是练习过的,会有题目,也应该有答案,学生可以自己的揣摩、整理诗歌鉴赏的命题方式,提问的内容等,有上百首的诗歌作基础,并对这些诗歌的命题、答题进行研究,
菜鸟也会变成专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