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讲座        漫谈党史研究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交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所以今天谈谈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
有关中共党史研究,长期向人们提出的一个问题,叫指导思想。就是要人们明确以什么思想作指导来进行研究?传统的说法是要以党的历史决议作指导。历史上有过两个决议:1945年一个,1981年一个。对历史上的问题作有结论。应该肯定的是,这是那个时代所能认识到的程度。胡绳先生在八十年代曾经说过历史所以要不断研究,一是史料的不断挖掘,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前进。新史料为人们弄清历史真相提供了新证据,认识的前进又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从中吸取更多的教益。所以,从原有的结论出发去研究历史,是不可取的。
过去讲党史有过这样三句话:“论从史出,以论带史,史论结合。”从历史研究来说,所应遵
循的原则是:“论从史出”。也就是从历史事实出发。因此,要说指导思想,那应该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
鉴于这个原则,所以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官方出版的著作,也突破了一些过去的框框,如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从1991年版到2002年版,对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人过去所称的右倾投降主义和三次“左”倾的路线错误,都根据所能见到的共产国际的历史档案记载的历史事实,做了相对客观的叙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把全部责任归之于陈、李、王等个人。
在研究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的是关于“西路军”的结论,否定了长期压在红四方面军头上的一顶“张国焘逃跑主义”的帽子。仅管现在也还存在不同意见,但无论如何“张国焘逃跑主义”的这顶帽子是站不住的。
从出版的书籍和文章来看,按现成结论做文章的也不少见,最典型的有一本名为《死亡联盟》的书。写的是关于高岗、饶漱石事件。因为1980年的谈话和建国后的历史决议,都维持了1955年“高饶反党联盟”的结论。所以,这本书完全按照1955年全国党代表会议关于高饶联盟的决议、在会上的结论讲话的论断,去材料加以说明。实际上,
即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可以发现在建国初期政治上与刘少奇有了分歧,而高岗与则是一致的,高岗所以敢于公开反刘少奇,与这一背景有很大关系。
从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原东北局的领导成员张明远、张秀山的回忆录,杨尚昆日记,《刘少奇建国以来文稿》等披露的资料看,说高岗在财经会议挑起“批薄射刘” 风潮 ,不符合事实。把批薄一波的“新税制”作为财经会议的重点是事先安排的,证据之一,原决定财经会议由薄一波准备,19536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会议改由周恩来主持。65日,指示杨尚昆将有关“新税制”的五个文件印发与会人员。证据之二,会议开始后的第三天,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总路线的报告,《毛传》作者说,毛的的意图,就是要以总路线作指导思想,通过对财经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和讨论,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总路线上来。而批薄一波“新税制”有利于资产阶级,必然联系到农村互助合作问题上关于富农问题的争论,这就必然联系到刘少奇,形成“批薄射刘”;再说同年10月举行的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出现“讨安伐刘”的局面,也与有关,会前指示中组部,这次会议要检查中组部的工作,听取各大区的意见。检查工作当然就要检查与总路线不符合的问题,中组部1951年初答复东北局关于富农党员的意见,不能不成为批评的重要内容,这又把安子文与刘少奇联系了起来。刘少奇所以在这两次会上反复做检讨,显然不是高岗所能挑得
陈坤资料动的。而且,被认为是高岗与饶漱石结盟的重要证据——东北局第二副书记张秀山在会上的发言,也是欲加之罪。《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收入有1953104日由刘少奇亲自签发的电报证明,张秀山所以到会发言,是中央发电报要他来的。这些事实向人们表明,有关高、饶结盟反党的说法值得重新研究。
二、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历史结论是否站得住,一是根据事实说话;二是根据实践检验。研究建国后的历史,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是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众所周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叫“一化,三改造”。“一化”,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三改造”,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经修改定稿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解释说,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换句形象的话说,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
经过1953年到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造成的结果是经济面临崩溃,人民一无所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从允许知青商店、个体经营,到允许雇工,民营经济,再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个过程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当年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的总路线,是不是符合中国实际?以至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1985年,在谈到历史经验时说:“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以说,这是对人们头脑中疑问的最早回答。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建立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的质疑。但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本子中,仍然是采用的历史决议的论断。
1994年,胡绳委托龚育之主持编写建国后(1949-1978)的党史本子,明确指示,写建国后的历史,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笼罩全局,这样才能体现出九十年代党史研究的水平。所以,如何写好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一问题,就成为全书能否达到这一要求的关键。
1998年,书稿送胡绳审读后,胡绳写了一段批示,他说:总路线的提出不是迟早问题,而是根据中国的现实,是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继续发展,还是应当尽快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当时认为已有可能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直接搞完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这是脱离中国实际的。 对胡绳的这个看法,当年曾受到一些人的非难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