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角定位研究综述
一、对大学校长角定位的研究和探讨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大学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大学的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大学校长,对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大学校长在大学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学者们众说纷纭,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
1、大学校长角的历史演变
众所周知,大学校长的角是随着大学自身的历史发展动态演变而来的。大学校长随着大学发展而出现,在不同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学校条件下,其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地位作用、任职条件大相径庭。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那时大学校长的角和地位往往是象征性的,基本上是一种荣誉头衔,由他们的教师同行根据资历来指定,大学校长不过是具有特别名称的教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而作为大学学术权力的中心——教授们则拥有重大的管理决
策权,扮演着大学内部实际行政管理者的角。因此,最初意义上的大学校长,只是一个“学术象征型”的角,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大学的管理以及大学校长的角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内部组织机构的日益复杂和大学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大学必须赋予大学校长一定的职权来保障大学的高效有序运转。这时,既懂实际教学又懂行政管理的校长就应运而生。这类校长虽然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也相对有限,主要集中于和教学有关的各种事务。
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张,大学的功能也日益拓展,大学校长个人的作用对大学成败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与此相适应,对大学校长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校长的角定位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与调整,大学校长的角正由单一的学术领导者或行政管理者向多元化的复合型领导角转变。
周川在《大学校长角初探》一文中把大学校长的角划分为:“学术象征型”、“教学行政型”、“校务经营型”三类,并且指出这三类角是按时间顺序依次演变的,“总体来看,大学校长的角从学术象征型→教学行政型→校务经营型,在演变的次序和方向上,大同小异。
”陈坤华则对我国大学校长的角演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看,大学校长的类型演进大概可简要归纳为政治家型、教育家型、科学家型和经营家型。”
陈坤资料
2、大学校长角定位的几种观点
大学校长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学者?教育家?政治家?职业管理者?还是兼而有之?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现将几种基本观点介绍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具有某一专业方面的特长,对教学与科研有较深的体会,能够营造出大学所特有的浓厚学术氛围,发挥学术领导的作用;其次应该是一名教育家,能够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大学校长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既能运筹惟幄,做好全面规划,又能协调内外,达到整体和谐。
第二种观点认为,“大学校长的理想角定位应当是教育家+管理专家,应当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校长不但能对学术领域内的教学科研事务进行正确的领导与决策,同时还能够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种形势,为实现大学的全面、科学发展做出理智的判断和决策,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三种观点认为,大学校长不仅是一所大学行政、学术与形象的代表,是一种领导职务,更是大学理念与精神的执行者和守护人。“从校长自身身份看,既应当是学者又应当是智者;从校长的法人地位和身份看,既应当是战略家又应当是CEO”。
最后一种观点从校本管理的理念出发,指出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校长角也发生了转变,大学校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应扮演“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全校师生的服务者、各种关系的协调者和学校组织文化的营造者”等多种角。
以上四种观点,以第一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多数人认为,大学校长的角首先必须是一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校长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校长不但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同时还得通晓教育规律,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此外,随着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人员众多、分工精细、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校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3、大学校长角定位的基础:学校自身的身份定位和办学特
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大学自身办学特的清醒认识和对大学身份类型的准确定位。对大学校长的角定位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王洪才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办学特、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大学校长。“就办学层次而言,研究型大学宜选择学者型或大师型校长进行管理,教学科研型的大学宜选择管理型的校长,而教学型大学则适宜选择协调型的校长,对于职业类型和私人大学而言,采取经营型风格的大学校长进行经营管理为宜。”
陈运超在《现代大学校长的来源论》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应该说,主观、机械地将大学校长的角固化为一种脸谱是徒劳无益的,大学校长的角应该与大学本身的客观定位和实际情况相适应,不同的大学需要不同类型的大学校长;同时大学校长的角也是动态变化的,大学校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从而适应快速发展的大学的需要。
二、关于大学校长角职业化和多元化的争论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个学者,其次应该是个教育家,最好还应该是个优秀
管理者和社会活动家,大学校长的角应该是多元的。但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大学所处环境的急剧变革,大学校长的日常工作已经突破了学校范围和学术研究,大学校长更多的是处理学校与外部的关系问题和日常管理工作,这在客观上迫使大学校长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管理工作中去。鉴于此,“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由此也引发了关于大学校长角职业化和多元化的争论。
坚持大学校长角应该多元化的观点认为,大学仅有学术大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大师,让大学成为新知、新解的源泉,让大学成为批判与监督社会的力量,成为社会人才汇集的中心。因而,作为核心和灵魂的大学校长,角必然是多元的。此外,教育的多样化和社会背景的复杂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这也决定了大学校长的角必然是多元化的。那种认为 “大学校长是一种职业,与其科研成就无关”的观点是有所偏颇的。
坚持大学校长角应该职业化的观点认为,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内对大学的管理方式亦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继续坚持对大学校长学者兼管理者身份定位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与时俱进地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无疑是一件正确的选择。这种定位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大学校长必须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减少或不再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
以上两种观点各持己见,并且都有自己充分的论据和理由。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目前在任的大学校长,多数在管理决策工作之外,还担负着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任务。由此看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全面实现大学校长职业化还不太现实。但这并不影响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发展和实施,对一些条件成熟、适合实行校长职业化的大学来说,适时实现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转变,将会对学校的进步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对新时期我国大学校长角定位的研究
在我国,随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大学校长的角也在不断地变化与调整。我国高等学校最初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高校的管理主要以政治性为原则,校长的角倾向于政治家;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学校长的角倾向于科学家或学者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与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已成为众多大学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校长的角定位又是怎样的呢?
有些学者提出大学也需要经营,校长应该既懂教育,又懂管理经营,同时还必须是专家学者,于是大学校长的角倾向于综合型。这是当前的主流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学校长适应新的变化,经营管理型校长将成为校长中的主流。他的角和职责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观点其实倾向于大学校长职业化,主张大学校长应专心治校,降低减少其教学科研任务,甚至直接从职业化的行政管理岗位遴选和聘任校长,使大学校长与教学科研工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