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缘起 叶永青采访录:一条被历史遮蔽的重要隐线
作者:兰迪 叶永青
来源:《艺术当代》2016年第陈坤资料02
        兰迪(以下简称):叶永青老师作为川美学生自选作品展的亲历者,您现在对当年的事情保留怎样的记忆呢?
        叶永胄(以下简称):纠正一下:自选作品展涉及两方面,包括教师和学生两种。学生和教师自选作品展是80年代中期在川美出现的新事物,我当时是分别在绘画系和师范系担任教职,同时协助魏传义先生组织所有的川美油画对外交流展览。我当年执教的班是从8182级油画系到81级、83级师范系,当时我的很多学生都去参加了那一系列展览。当时的自选作品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自选作品展,另一个是学生自选作品展。当时学校风气比较宽松,其背景与川美自7778级批量的创作为学校带来从未有过的声誉,其高峰是由当时的全国美协主席江丰先生主导的两次赴京的油画展和在川美召开的全国高校创作交流会议,这一切也形成了后来川美注重创作的风气,这当然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艺开放的活跃思潮有关。学生自选作品展最早始于1985年的时候,教师自选展延续到了90年代初
期,之后渐渐成了四川美术学院创作风气的一种传统。当时的展览空间就是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当时的馆长是王官乙先生,院长是叶毓山先生。叶院长一直对年轻人创作持开明态度。自选作品是应运而生,我记忆犹新的是最早的那几次,在八五新潮盛行的时候,也得到了比如《中国美术报》、《美术思潮》、《江苏画刊》等艺术媒体的关注。当时的背景,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四川油画已逐渐式微,这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由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慢慢过渡到乡土现实主义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模式化的重复风格,到了1984年,川美油画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呈现了一种阶段性黯淡的状态。这是以第六届全国美展为分割线的,以前川美油画的辉煌有一个模式——学生自发性创作,最终需要以全国美展上屡屡获奖为认同,这些奖项也是一种成功的标志。但是,这种模式在第六届美展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记得当年的四川美院几乎是全军覆没,大批作品落选,只得到一个铜奖。所以当年四川美院的油画创作陷入了一个难以为继的低谷。另一方面是一大批当时学生时期创作的主要力量像何多苓、周春芽、刘世同、王川已经毕业离开了学校;留在学校的另一批人像程丛林、高小华、杨谦、秦明等人当时要么去了中央美院进修,要么调离,还有出国的。当时学校,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学校的油画系有两个油画班,一个81级,一个82级。81级油画班里,有庞茂琨、杨述、翁凯旋,82级班里有任小林、王承云、贾娟丽等,
师范系也画油画创作的,有袁敏、孙盛、鲁邦林、祝开嘉等,当时的创作,基本上还是在延续和重复乡土现实主义的老路。所以当时创作上新的苗头,在油画这个过去的主要门类里面,不太看得出来。反而是在版画系、工艺系和师范系的同学中,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刺激和影响更为明显,有诸多新的动向。我记得是在1985年、1986年之前那个时候,1984年我经常以云南为创作的重心,画了一批描绘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的东西。我记得我当时带回来一本速写本,是西双版纳的速写和记忆。后来被学生复印了,在学生寝室几乎人手一册。我在线描中为了表现热带雨林的感觉,用了比较繁复的毛毛状的笔法,那一阵川美的速写都是长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