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粮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周利
来源:《神州》2011年第18
        作者简介:周利(1989.12-),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摘要】《的粮食》是京味作家刘恒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对一个家庭的艰辛生活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的粮食不带脏字的骂人话所带给人们的一切:温饱、艰难、死亡和伤痛。本文将从人物的性格角度出发,系统地揭示由人物的性格所引发的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的粮食》;瘿袋;杨天宽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06-0015-02
       
        作为第三代的京味文学作家,刘恒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刘恒的小说的内在结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隐含的文化意义,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的研究者对刘恒都表达过这种揣测:刘恒(更有余华)究竟受到过什么磨折与伤害,以至于他们把人生的阴暗或是苦难写到这般极致化?同时,孙郁也说:刘恒或许受到了什么伤害,他对人的潜意识的描写,有时大胆到人们无法忍受的地步。他感叹说:刘恒却看到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困惑,在另一方面,又接近于鲁迅,那种对人生的无情的剖示,和鲁迅的反省一样森冷到让人战粟的程度。残酷,残酷,还是残酷,刘恒把笔下的人物,都赶到了那片洪荒的沙漠上。1
        《的粮食》是刘恒农村题材的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86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被杨天宽用二百斤谷子买来的瘿袋为了解决一家人明天吃什么的生存问题,而绞尽脑汁:偷邻居家的葫芦,掏鼠窝,淘骡粪等等。最后因为在方便的时候弄丢了购粮证,而吞食苦杏仁自尽的故事。的粮食是瘿袋在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整篇小说的基调都比较压抑和沉重,于艰难中透着残酷,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生命、人性与文化的对立与冲突,生存的重压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