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侠新闻评论总结
网络公共空间,话不能张口就来了。8月22日,微博宣布,将在个人主页上展示该用户在媒体账号、政务账号发布的公开评论。针对上述功能,微博方面表示,“旨在倡导用户更积极友善地参与公共评论,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
微博关闭评论经常上微博的网友可能会注意到,有的博主主页很小清新,可在公共评论区或化身“正义使者”一顿指点,或站在道德制高点“拿着大棒”一顿乱舞。如今,微博拟推出的这个新功能,让键盘侠再也藏不住了。在哪里说的话,说了什么话,都集结在个人主页上,这也使得网友“精心打造”的人设和“实际表现”的人设不得不“合二为一”。
网络空间和现实一样,不仅有私域还有公域,在不同领域中,表达应各有分寸。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网络空间公域和私域的话语未能进行清晰区分。面对新闻、公共事件的讨论,有人轻易动用,以语言暴力来宣泄情绪,却舍弃了理性和思考。
理想中,网络社会应是人们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的空间,但现实中,却多的是防不胜防的“按键伤人”,其原因在于网络有其独有的隐匿性。在网络ID的“掩护”下,个体所呈现出的公共身
份是一串串代码、虚拟代号,身份则变成了“无名的大多数”,这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无所不能的虚幻感。
其次,不少网络暴力的参与者,面对复杂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尚未了解事件原委时就产生片面判断,轻信各种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为了满足“吃瓜”快感,他们不断扩散信息、宣泄情绪,殊不知这些操作很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互联网“平庸之恶”的爆发。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糖水爷爷”被潮水般的评论吓到求饶、“95后”女孩因染红发被网友诋毁。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网络暴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近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乱象既已滋生,治理势在必行。8月22日,xxx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表示,将结合每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作为“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当中的重要任务,集中力量进行整治。相关机构和社交平台的种种举措都释放了同一个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当治理网络暴力这张“网”织密之时,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