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实习时间:2010113-2010116
实习地点:黄山、宏村、屯溪老街
指导老师:徐孝彬、史威、周其楼、龚小辉
实习内容:了解黄山的地质发育史和植被的垂直性变化,感受古徽州文化
实习过程:111日的黄山实习动员大会,徐孝彬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这次实习的安全问题和一些要注意的事项。我们于113日中午12点准时到南京火车站集合,进了站才发现去黄山的人还真多。火车发出时间是13:33,我们提前了一个半小时,于是我们就在火车站瞎闹腾,好多人都拿出了相机拍照,因为我们偶尔有一次野外实习的机会,而且还是两个班一起。大家高兴着,笑着,闹着,等着2239次列车的到来。终于检票时间到了,大家纷纷入站,经过天桥,一撇2239次列车的身影——绿皮车,被我猜中了,我没有大惊小怪,
这个事实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其他人,尤其是苏南这一地区的同学们,却觉得绿皮车现在很少见。在南京火车站,更多见的是动车和高铁。我们这一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浩浩荡荡地登上了开往黄山的火车,两个班的学生加上四位老师,以及一个导游(我们学校毕业的学),一共85个人,差不多占了一整个车厢。不久,汽笛响起,火车慢慢地出了站,向着我们的目的地进发。火车离南京越来越远了,而大家激动的心情丝毫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唱歌的声音,但有的是我们的谈笑风生和打扑克的声音,我乘火车回家的时候,从来没这么快活过!我戴着耳机,望着窗外的景,发现土壤的颜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红;发现天越来越晚,夕阳西下。时间过得很快,火车经过了好几个站台,有印象的有马鞍山、芜湖,到宣城的时候,天都快黑了,11月份的天空总是黑得很快,这时我不由地想起这正是地球公转意义的体现,体现地那么淋漓尽致、完整无缺。就这样,在黑的不见五指的铁轨上,火车还是以那个速度行驶着,大概八点多的时候,火车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黄山站。到了黄山站,我发现黄山站很小,很不具规模。出了站台,我们就在黄山站门口呆了一会儿,虽然乘了7个多小时的火车,可大家的兴致还是很高涨,个个在黄山站门口合照留恋。不多久,我们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小饭馆吃了晚饭,然后在地方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龙凤山庄,洗洗就寝。
      114日清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洗漱,早饭过后,随即便登上了大巴,在车上,导游跟我们讲了今天的行程安排以及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随后便是坐了45分钟的大巴,感受着黄山地区修公路的艰辛,因为该地区平地非常罕见,好多过山隧道,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我们就在大巴上充分地感受着阳光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渐渐地,海拔越来越高了,山也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远处的连绵状转而向山间公路逐渐深入。到了黄山风景区,稍稍等待后我们近百号人分乘几辆景区大巴赶往黄山风景区售票处。这儿山间的道路,又是另一番景象,蜿蜒之态,盘山而上,“之”字形的公路,起伏的落差,未近黄山,却早早的领略了几分大气。不得不佩服司机驾驭大巴的超能力。约莫十来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老泉眼、人字瀑,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正处于枯水季节,很遗憾没能一览它的壮观、气势磅礴的景象,所以就不能体会到徐味诗曰:“沉雷如鼓聚狂澜,直下奔腾万仞山。宁为自由成碎玉,不教腐恶占人间。”的景象。随后我们便来到了慈光阁,U谷形态尽在眼前。黄山诸峰在身下林海的映衬下,是如此的挺拔、突兀,山体垂直节理完美体现,条带状自下而上,直上云霄,云雾掩蔽处,大有可达九天之势。细看峰,与底下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绿意相比,久经风吹日晒的浅肉红成为了主旋律。除此之外,中间夹杂着来自与下方一样的音符,不致单调,宛似一幅水墨画初呈人世
婉约处彰显秀气,亦不乏几分干云之势。环视周围的树丛,发现一路所见的高参蓊郁之象已经悄悄的被竹林取代。不同的格调,不同的精致,而这仅仅是因为海拔高了。在那里等了好长时间,同学们纷纷拿出照相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奇观。随后便乘上了缆车奔赴玉屏站,翻山越岭,透过缆车玻璃向外看,山坡上绿意盎然,漫山遍野的绿,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在我们经过的视野之下聚合。其中穿插着花岗岩饱经沧桑的调,免去了视野所及处的单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黄山的垂直节理,透露的那么突兀。缆车在接口处,不免带给我们一丝心理上的恐惧,但比起能看见这么壮观的景象来说,便不值一提了。随后,便经过了好汉坡、送客松和迎客松——实为一绝,俨然一位笑容可掬的老人,现在已经被各种钢丝捆绑着,说是为了固定它的形态。然后就去了莲花峰旁边的鳌鱼峰,路边目视所及之处,更加惊叹大自然本身的艺术造诣,悬崖之上,奇松矗立,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之态,再看山石,千媚百态,有似祥云,有似手机,堪称叫绝的乃是“百步云梯” 附近的“龟蛇二将把天门”,如果还有什么可以相媲美的,大概也就飞来石、“猴子观海”之类的了,但是在我们的途中,只看见了“飞来石”,“猴子观海”并没看见。在“一线天”,我们着实感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之险,如此可见一斑,比及华山,险处恐有过之而无不及。山整个就被劈成了两节,最狭处仅半米多,直上直下的台阶,少说也有70°吧!而从地
质学的角度来看,这座山也并非仅仅一处被裁切,还有相当数量的断层构造。但这些种种,其实说穿了,就是垂直节理的产物,而那些怪石,就是因为地球内部的热力、动力作用,或是发生地震,导致那些不稳定的岩石就会沿节理裂隙掉落下来,另一些暂时未掉落的岩石则坐落在水平节理上,终而形成各种千奇百态的怪石。过了“一线天”,我们就来到了鳌鱼峰,而莲花峰只能绕过去了。由于考虑到莲花和天都的保护,黄山景区管委会采取“轮休”制,两年一轮,今年恰好是黄山最高峰莲花峰轮休,而天都峰,则是因为我们人数众多,考虑到大家的体力和安全,因此作罢。有人说“不上天都,枉上黄山”,而莲花、天都都未能登顶,实乃遗憾!古人云:“峰恃云变幻,峰云相依倚。”黄山的奇峰、怪石只有依赖于喜怒无常、瞬息万变的云雾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我们去的时机并不是很好,黄山的云海并没有见到,东南西北海空空荡荡的,稍稍有些遗憾,可以想象的是,假使满山遍野的云海在翻滚咆哮,那么身处其中,不称之仙境,却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虽然有点儿夸张,但这份美绝不是言语之词可以倾吐的,说多了恐怕也失去了那份原味。到了鳌鱼峰顶,导游指着远处的圆东东的类似球类的东西说:“那就是我们的下一站——光明顶,这里的光明顶并不是小说里的光明顶,那个光明顶远在昆仑之巅,此去十万八千里之遥。”听了导游的说辞,我们了解了很多。一路上曲折盘桓,多数人已经稍感疲惫了,
沿途的土壤也变成了草甸土,我并不是很识得,只是听老师这么说来着,然后看看沿途遇到的植被,从山脚最开始的常绿阔叶林高耸到与落叶阔叶林混交,再到灌木低伏,此刻就剩下稀稀拉拉的一片草本类植物了,也就这么估计着。途径“梦笔生花”,站在平台之上远望,只见一石挺出,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像一支书法家的妙笔,而笔尖缝隙中,长有一颗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游人称此景为“梦笔生花”,为黄山胜景。到了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之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山脚向上,渐渐由红壤过渡到黄壤,至700 米处,在湿热湿润的气候下以及在有机酸作用下,岩石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铁、铝氧化物使得土壤呈现黄;而1100-1650 米才是黄棕壤的分布区,看来此时的海拔至少也得1300 米了吧,而黄棕壤说穿了也就是风化程度较之黄壤弱罢了,因而它的酸性也应较之弱。感觉走了很久,终于到达光明顶了,在顶上待了一段时间,我们班拍了集体照片,但当时我在气象台那边,没能赶过去。光明顶气象台——这也算是标志性的建筑了吧,据说是华东区海拔最高的。接着我们又去了始信峰。名字很是特别,相传是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始信” ——开始相信黄山的美丽,一点不假,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
南京有几个火车站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故俗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始信峰与东南一峰仅隔丈许,古时曾以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而渡,接引松因此为名。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难怪乎民国傅增湘大加赞美道:“峰奇今始信,不负此峰名。下瞰散花坞。峰峰玉琢成。摩霄无鸟过,架石有松横。 我亦嗟才尽,空劳赠笔情。”之后,徐孝彬老师跟我们说了些关于下山方面的注意事项,说:“感觉自己体力不行的,可以乘坐缆车。”信心满满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徒步下山。于是,我们便准备下山了,没有缆车,下山的山路丝毫不觉得比上山好走,走得我膝盖关节疼,现在见到楼梯还有少许恐惧之感。我们排在大部队的较后面,后面还有男生。途中歇息的时候,周其楼老师说:“今天的黄山,没有平时的一半漂亮,就因为没有云海!”没能看见云海,实在遗憾,看着头顶云彩的飘动,不禁想着是它在动,还是地球自转所造成的?硬是走走停停,龚小辉老师还教我们怎样下山不觉得腿酸,还说像我们这速度得到天黑才能到山脚,说得我们都很畏惧,于是便加快了步伐,硬是撑到了最后,到达云谷寺。然后便乘上了出租车,我们做的车还比较特殊,是临时请来的一辆别克。路上,司机还跟我们聊的不亦乐乎,180°的大转弯,我有点受不了了,更何况那位司机还开得很快,于是我们很快就下了山。然后我们又换乘旅游大巴去汤口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虽然今天体力消耗的够
呛,但我没有什么胃口,也许是拜那位别克司机所赐。接着就是去汤口附近的云锦雅居入睡,知道第三天的行程不像今天这么累,我们便在宾馆里互相串门,好不热闹。
        115日,这一天没像昨天起得那么早,但一早上起来,明显感觉小腿酸痛。还好今天的行程不怎么紧,虽说是要去两个地方,但这些地方只是走走看看就行,我们都很是庆幸不用像昨天那么累。大概八点多钟到了宏村,一下车,大家就看见了“宏村”这么一个牌坊。接着我们就进去了,导游跟我们讲,要跟着她,不然就会走丢了,于是,我很谨慎地跟在了导游的身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一个湖泊,被称之为南湖,经导游介绍宏村呈“牛”型结构布局,而南湖就是牛肚。在南湖旁边有好多写生的,怪不得宏村被称之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呢!而且还被誉为了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我们又进进出出了几户有代表的民居其中有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是黟县
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横梁、斗拱、花门、窗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精雕细镂、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此外还有古朴典雅的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大概十一点多我们游玩了宏村,于是乘着大巴了家饭馆吃饭了,吃完饭,又乘上了大巴,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屯溪老街,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还有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茶楼、酒肆、书场、墨庄。我们在老街逛了很长时间,还在那个有“老街”字样的牌坊前拍了好多照片,用来记录我们的
这一次旅行。大概四点多又回到了龙凤山庄,六点多吃完晚饭,洗洗入睡,等待着明天的回程。
        116日,大家早早地起了床,收拾好行李,吃了早饭,去了火车站,火车是六点半从黄山出发的,上了火车,发现我们坐的是最后一节车厢,火车慢慢离开了黄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看着看着我困了,于是就睡觉了,车厢里,有人打牌,有人看书。中途醒来的时候,我也和他们打起了牌,到午饭时间,大家纷纷拿出了自己带的干粮吃起来,那景象可想而知。我们于下午两点多到达南京南站,就乘了地铁回了小行校区。
二、实习感受
(一)、成绩与收获:这次实习让我对黄山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发现黄山景区的环保做得很不错,无论是山下还是山上都没有任何垃圾,开发与保护并重,印象深刻。
(二)、问题与不足:该地区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为保护黄山地区的文化形象,我觉得应严格惩罚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的产品的商贩和店家。
注参考文献:《黄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黄山地区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