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捐赠屡引争议,“验明正身”应是受赠前提
10月14日,有自媒体质疑重庆大学博物馆部分藏品为赝品。文章称,该博物馆耗费670万元新建,馆藏文物均由重庆大学教授、著名收藏家吴应骑捐赠。15日中午,重庆文物局表示将介入调查。(10月15日《新京报》)
据当地媒体报道,重庆大学博物馆于10月7日开馆,正举办“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铜器等400余件展品。其展品是否赝品,有待权威部门调查,但高校受赠文物再引争议,值得关注。
201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受赠邱季端捐赠的6000件古陶瓷,有业内人士毛估值达1.2万亿元,引起舆论轰动。但这批“京师瓷”遭业界质疑多为赝品,北师大因此陷入舆论漩涡。
社会人士博物馆或高校捐赠文物,时有所闻,这有利于我国文物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国家相关法规还规定,对捐献人应予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不过,由于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捐赠文物必须进行权威鉴定,因此争议时有发生,文物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就是争论焦点。
笔者认为,任何文物的捐赠必须以文物是真品为前提,这是捐赠伦理的基本要求。否则,将
一件流转无序、真伪存疑的民间物藏品,未经权威机构鉴定,即当文物捐赠给收藏机构,极不严肃。首先,如果捐赠人是无心之过,不涉及犯法,也会影响自己的信誉;假如明知赝品却当真品捐赠,则涉嫌骗取荣誉,难逃沽名钓誉的道德谴责。
其次,从受赠方而言,没有通过严格权威的考证,就社会捐赠的藏品当文物收藏,无论从学术上还是从善待公共资源来看,都是不负责任的。受赠人接受文物捐赠,一个重要目的是开展相关研究,如果把赝品当真品收藏,将浪费大量公共资源,占用宝贵收藏空间,白费珍贵研究力量。
文物鉴定虽然难以做到百分之百不“走眼”,但是,捐赠人诚实捐赠文物,受赠人“验明正身”,理当成为前提条件,否则,捐赠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文物正式捐赠前,受赠机构(特别是国有博物馆)有必要对文物进行权威鉴定,以确保受赠文物“如假包换”。这是对捐赠人负责,也是对捐赠文物负责,更是对社会公众负责。
文物捐赠屡引争议,也凸显我国文物捐赠法长期缺位的尴尬。立法部门必须与时俱进,抓紧立法,规范文物捐赠行为,为繁荣文物保护事业保驾护航。
对待文物当有主人翁意识,莫有“主人心态”
29日,媒体报道了南京碑亭巷六朝砖井“被搬家”一事的后续。南京市文旅局官方回应,这口砖井其实是被迁回了真正的“出土原址”,但涉事单位是在未经文物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迁移,文物部门将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并对后续保护问题进行论证。
原来如此!此前因为一些情况尚未澄清,涉事企业把砖井搬进自家园区的行为,很容易被解读成“腾挪圈占”,现在我们知道了,若不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可能误会了这家企业。不过,就算涉事企业真没有圈占的意思,未经许可擅自迁移不可移动文物,也是违法的。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是“责任”而不是“权力”,应当表现为主人翁意识,就像市民发现砖井不翼而飞,立马通知有调查、处理能力的媒体或管理部门;但当“主人翁”不可越界,就像涉事企业,把自己当“主人”了。
文物保护是严肃的事,必须科学、专业,不是人人都具备相应的判断力和能力。如果判断有误或能力欠缺,全凭一股子热情自作主张,就容易好心办坏事,甚至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去年9月,媒体报道四川安岳县的南宋佛像被涂得五颜六,既没有了庄严,更难说有美感。原来,当地众在1995年自发捐资聘请工匠重绘造像,由于民间泥瓦匠并非专业的文物修复师,造成破坏便在所难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公有的文物,对于“私有”、“民间收藏”的古物、文物,也应当警惕“主人心态”。一些经营文物拍卖的企业,为方便藏家观看,预展作品时几乎不设保护措施,数次导致作品被损坏,企业的损失可以靠保险等方式弥补,文物的损失又该如何挽回呢?拍卖企业的做法,难说没有“主人心态”作祟;清乾隆帝喜欢在古字画醒目的位置盖章,这个习惯饱受后人诟病,何也?
南京有几个火车站
进一步说,地方政府在对待辖区内的古迹、历史文化建筑时,亦须格外慎重。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事实上,不仅文保单位,对一些尚未被列入文保范围的老房子,也不宜抱有“主人心态”,最好先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广泛听取民意之后再行处置。前不久,黄山屯溪老街欲拆除一栋60年历史的老建筑,因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而中止,即为一例。
如何对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命题。无论个人、单位还是政府,都有必要把握好分寸,保持身为“主人翁”的责任担当,警惕当“主人”的权力幻觉。多些责无旁贷,少些自作主张,多请文物部门把关,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才能更好地保存城市文脉,为市民、也为未来负责。
796件套文物回家,彰显中国力量
日前,中国与意大利签署了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这些文物主要来自陕西、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代表性的如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彩绘骆驼、宋代黑釉瓷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原汉唐研究室主任安佳瑶称,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的意义重大,对制止国内文物盗窃、贩卖现象很有好处,有力地打击了这些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与意大利签署了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标志着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即将踏上回家的路途,回到祖国的怀抱。796件文物和艺术品的回归背后,有着诸多的中国力量。
这是“中国崛起”的力量。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这种举世瞩目的发展不仅造福了本国人民,同时也造福这世界人民。我们在崛起的路途中,始终体现着大国的情怀,大国的担当,用“中国崛起”的力量推动着各国的发展。经济的崛起让中国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让世界各国感受到的是中国力量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中国合作前途无限。这么多文物和艺术品从意大利的回归,就是受到了“中国崛起”力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