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范围”这个概念,在胶⽚年代意味着感光材料所能同时记录的最暗到最亮的亮度级别的范围。处于这个范围之外的亮度,底⽚⽆法记录下其影像将出现死⿊/死⽩区域。
进⼊到数码时代,它成为⼀个⽤于描述相机可以在多⼤范围内记录图像影调细节的术语。
动态范围越⼴,⾼光和阴影处能被记录保留的细节就越多,层次就越丰富。动态范围越⼩,⾼光和阴影处能被记录保留的细节就越少。
拍一拍设置后缀当我们讨论器材性能时,动态范围⾃然是越⼴越好,性能越强。但当涉及到具体的影像创作时,动态范围就未必越⼴越好。
因此,在富⼠⽆反相机上,贴⼼地提供了可以调整动态范围的选项。(OK/MENU键进⼊菜单→I.Q.图像质量设置→动态范围)
01 为何调整动态范围
如前⽂所说,不同场景、不同的表达风格,对于动态范围的需求其实是不同的。
通常来说,如果我们要拍摄表现细腻光影的风光⼤⽚,尤其是环境光⽐较⼤时,我们需要⽤到更⼴的动态范围设置。
可如果我们要拍摄对⽐度较⾼的更加风格化的肖像作品,或者街头⼈⽂纪实作品,那么100%动态范围选项会是更好的选择。
02 D范围优先级
D范围优先级选项(OK/MENU键进⼊菜单→I.Q.图像质量设置→D范围优先级)的调节后的效果类似于动态范围调整。⽤于在拍摄⾼对⽐度场景时减少⾼光和阴影中细节的丢失,从⽽获取⾃然的效果。可将其视作动态范围调整的补充。
03 RAW格式
不论是D范围优先级调整,还是动态范围调整,都是在光电信息处理阶段对参数进⾏调校,影响的是JPEG直出效果。
要想在最⼤程度上保留相机获取的全部信息,拍摄RAW格式⽂件仍旧是最妥善的⽅案。(OK/MENU键进⼊菜单→I.Q.图像质量设置→图像质量)
#RAW格式
RAW在英⽂中是未处理的、⾃然状态的意思。
它是图像传感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因此RAW⽂件也被⼈们称之为“数字底⽚”,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的⼀些元数据。
JPEG格式实际上就是由RAW格式处理⽽来的。RAW格式记录原始数据,然后经过相机⾃⾝进⾏⽩平衡、锐化、饱和度、⾊彩等等处理之后,再进⾏封装,就成为了JPEG格式的照⽚。
RAW格式⽂件体积更⼤,保留的画⾯细节也更加丰富。⽽JPEG格式在处理和封装压缩的时候,会产⽣细节的损失。
当我们在电脑中查看RAW格式⽂件时,会发现它们的后缀并不是“.raw”。⽽是不同品牌相机拍摄的RAW格式⽂件均有不同的后缀显⽰,⽐如富⼠RAW⽂件后缀为”.raf“,这是由于采取了不同的编码技术,相互之间⽆法转换。
在富⼠相机中,我们可以设置拍摄有压缩的RAW格式⽂件,从⽽在保留⾜够信息的同时减少存储压⼒。(OK/MENU键进⼊菜单→I.Q.图像质量设置→RAW录制)
图⽂转⾃富⼠数码影像,仅供学习与交流,
若有侵权,烦请删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