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融合多种艺术手段,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如今大量影片被引进国内,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大片也走向国际舞台。那么如何让观众在观赏国外影片时获得与本国观众同样的艺术享受,影片的翻译工作便成了关注的焦点。一部好电影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片名是影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整个作品的精髓,起着导视的作用,是一部电影的“眼睛”,因此译者要善于“画龙点睛”。
2 接受美学与电影片名的翻译
2.1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当代西方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康茨坦大学的姚斯和伊瑟尔两位教授。其核心理论是以读者为研究中心,从“视野融合”的角度,通过考察文学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它强调接受者
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
2.2 接受美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更是一种文学接受和建构的过程,既然翻译的宗旨是沟通信息,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纽带,那么进行双语转换就必须认真考虑译语读者这个审美主体。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不是译者与译本单向地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不是读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参与,与译本、译者形成辩证的对话关系。奈达的接受美学论主要探讨接受美学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技巧的重要影响,是合理可信的,通过与接受美学的结合,他可以有更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秦洪武,1999)。接受美学在转变传统的文学翻译观的同时开拓了注意语言与阅读过程的关系这一广阔的领域,使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考虑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3 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理论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感受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电影片名自身的功能决定了译名要注重译文观众的接受性。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手段,同样也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电影片名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与祈使功能,其翻译宗旨在于一方面要全面概括电影的主旨大意,暗示影片的类
别,使人们能
够通过电影的片名初步了解电影,另一方面又要简短醒目,别出心裁,最大限度吸引观众,在观众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激起他们的观看欲,做到先声夺人,很好地为影片进行广告宣传。译名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美感,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而且还要考虑到影视观众的广泛性、欣赏层次的多样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因此译者在忠实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名的观众效应。下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几个原则分别探讨如何在接受美学指导下进行电影片名的翻译。
3.1 “审美经验”与电影片名翻译
接受美学认为,从电影片名翻译的被接受角度来看,社会大众有一个“审美经验”,这就是在长期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而形成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社会大众的“审美经验”具有预置性和可衔接性,对影片市场起着评价和选择的作用。所以,接受美学认为审美经验对于读者阅读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态度上,即“抵制接受”或“顺利接受”。当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不一致或相悖时,就会抵制接受;反之,则会顺利接受。
2003年全球火爆一时的美国好莱坞大片Catch Me If You Can在中国却遭遇了令人大跌眼镜的票房惨败就充分体现了接受美学中“审美经验”的原则。这部影片在祖国大陆的译名是《我知道你是谁》,这不但
读起来有点拗口,而且作为一部主要讲述
FBI捉拿通缉犯的悬念迭出的侦探片的片名,却显得语气平淡,气势薄弱,根本无法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根据片名大部分观众不知所云故而影响了票房收入。如果直译为《有本事来抓我》或意译为《智抓双雄》、《神鬼交锋》等或许都要略胜一筹。
恐怖片 电影美国电影A Walk in the Clouds描写了战后在火车上邂逅的一对青年男女在葡萄园坠入爱河的故事,其汉语译名《云中漫步》保持了英文原意,读来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云朵般纷飞的葡萄花,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而且“译名雅得有分寸,意象美好,寓意悠长”(何跃敏,1997)。《云中漫步》译名英汉合壁,两种语言的片名都浪漫而有诗意,符合影片内容又使观众容易接受。
又如电影Forrest Gump,是以男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个人传记性质的电影,穿插了对美国历史影响至深的真实事件,其最终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主人公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凝结了许多美国人的生活历程和性格特征。片名译为《阿甘正传》,既忠实传达了影片的切入视角和真实意图,又顺应了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从《史记》开始就有“正传”、“外传”等,如中国观众熟悉的中国电影《阿Q正传》。同时汉语中“阿”字通常用在人名前,以表示亲近称呼,江浙、闽南、粤南、港澳台至今仍保留这种用法。“阿甘”二字合在一起,一个就在你我身边,典型的普通百姓形象便立即跃入脑海,使中国观众对这部西方影片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从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与接受。
3.2 “期待视野”与电影片名的翻译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主要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在阅读活动中,它起着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读者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一致时,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反之,当作品超出、校正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反而会兴高采烈”。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蕴含着作家独特的发现与创造出使读者有出乎意料之感”的作品,才能使读者兴高采烈;只有当读者认为“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个人的审美经验,拓展了审美视野,也建立了新的审美标准”时,才会兴趣倍增。
影片My Best Friend’ s Wedding,大陆和港台有两种不同的译法《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和《新娘不是我》,两者皆可,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后者。后者能以简洁上口的短语更好地将影片的内容表达出来,而且这一片名较之前者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观众留以悬念,而且这一标题更能体现影片女主角失落的心情,更加贴近影片内容。
美国电影Ghost描写一对情侣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动人故事。如果直译成“鬼”,只会给人一种诡异恐怖的感觉,令观众望而却步。因为“鬼”在中国的文化中让人联想到的通常是青面撩牙,令人毛骨悚然的魔鬼,或是阴险狡诈之徒,这样的片名翻译会使观众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片,这与电影的内容就相去甚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