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能让孩子在一朵盛开的鲜花面前然心动。②我遗憾地看到,太多的孩子对盛开的鲜花置之度外。③大抵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大自然的情人。④齐白石的笔下没有华丽的蝴蝶,多是那种个头小小,彩àn淡的“草根蝴蝶”。⑤除此之外,他还画苍蝇,画蜘蛛,画蜣螂,画臭大……⑥因为怜爱,因为慈悲,所以不挑肥jiǎn瘦,不厚此彼,画笔过处,处处花开。
(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第二句中的成语使用不当,改后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3)请把第三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4)第四句中有一个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2.鲍鹏山评《水浒》时曾说:“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大家都不敢出头时,他站出来。”请结合武松的经历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三、情景默写
3.古诗文默写。用正楷字书写。
人在旅途,难免会有失意坎坷,或许是“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的世事无常,或许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的缺失遗憾,亦或许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无门。然而,当你乐观从容拥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襟,拥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执着信念之时,你会无惧风雨,笑看人生。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
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5.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五、语言表达
6.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在山东青岛港,有一位青年设备管理技术专家,他潜心钻研大型设备电控技术,躬身探索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水平运输技术,助力全球首创AGV循环充电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应用。他叫张常江,是码头设备的忠实“守护者”。近期喜获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总工会授予的青岛市第三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材料二】
江苏光芒集团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要求员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
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员工能快速成长,企业也能长足发展。
【材料三】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出作为新时代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7.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乘坐包机返回祖国。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一手策划下,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在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的情况下被加方无理拘押。事实早已证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旨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的政治迫害事件。美方对孟晚舟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尽管美加一再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以法律为借口为其迫害中国公民的行径辩护、开脱,但国际社会都清楚,美加所讲的法律不过是服务于美国巧取豪夺、打压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毫无公正性、正当性可言。面对不公和构陷之时,孟晚舟自始至终都没想过放弃,
而是“身陷漩涡、心有所向”!当时,许多华为的员工都在朋友圈转发了同一张图片——一座伫立在海边的灯塔,并配文“灯塔长守望, ”。
请就此内容根据提供的上联拟写出下联。
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万事莫贵于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
(2)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不手足之贵也
(4)子冠履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心也/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生者/万事莫贵
C.不为苟得也/必不为。何做小盲盒?
D.所识穷乏者得我/呼尔而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事莫贵于义也。
11.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的观点。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中棍”
①“哒哒”,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医院走廊。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拄着木棍,慢步走向楼上化验室。“哒哒”,木棍敲着地面一声再一声,敲得我心上生疼。
②这木棍是我以前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去了皮,直溜、光滑、坚硬;选一枝杈处留段握柄,截断、磨光,正好给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但一开始她并不乐意:“我不需要这玩意儿,拿走!”我便随手将木棍撂在了门后墙角,任其搁置数年,积了厚厚的灰尘。
③这次母亲头晕、腿疼,我将木棍出来,擦拭干净递给她。母亲叹了口气,一手扶着门框,一手颤颤巍巍接过木棍,边走边念叨:“到底还是拄上了呀!”一向要强的母亲,终因年老有病拄上那根拐棍,服了老。
④其实,在我年少时的印象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木棍。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清贫的烟火日子。
⑤“娘,我回来了!”年少的我还没进院门,就远远望见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地年轻的面容。哪科,母亲听到我的声音猛
扭头,直起腰,全然不顾正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看来是有人提前向母亲告了我一状。我生怕被母亲逮住,我跑上了山。
⑥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细棍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母亲接过木棍,狠狠地朝我头上打来,却又轻轻落在了我的屁股上:“以后可别打架了,快吃吧。”我“哦”一声坐下,埋头扒拉饭。如今,母亲已没心力搅疙瘩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还挂在墙上。
⑦早出晚归进山摘酸枣的习惯,母亲曾坚持了几十个秋天。酸枣泡醋,酸枣核卖钱贴补家用。山里归来,母亲肩上扛一口袋酸枣,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拄根木棍。
⑧母亲说:“一进山就弄根棍儿,打掉前面草窠的露水,有时还可以‘打草惊蛇’,惊野鸡、野兔啥的,免得被吓着。有次多亏这棍儿惊出一窝马蜂,不然我就被蜇了。湿酸枣长得牢,可以用棍儿敲掉些酸枣叶,方便采摘;高处或干了的酸枣,用棍儿敲打落地,直接捡就行了,省事儿。更重要的是,出山时,天慢慢黑了,或赶上阴雨天,扛着酸枣不好走,这棍儿就顶大用了。”
⑨听母亲一说,我打心里心疼她、佩服她,并感恩那无数次地陪母亲进山、出山“顶大用”的棍子。有时,如果酸枣摘得不多,母亲手里、肩上可能会多几根木棍:顶端带个木钩的,用桶从井里打水时用;那种细长的,用作打枣竿、打核桃竿、夹柿子竿;那种粗长、直溜的,用作铁锨把、镰刀把、锄把;那种细而轻巧的,陆续多弄些,用来搭菜架,插篱笆,做蒸箅……母亲用这些源自大山里的木制工具,经营着家里、地里的活计。
⑩近年,我回老家次数多,常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我拎起提水木钩,去井边“哗啦啦”打一桶井水,似打捞起无数清甜的岁月;扛起长竿去打枣、打杏、打核桃、夹柿子,忆起了和家人树上树下一起劳作的欢愉;拿起铁锨、锄头、镰刀下地干点碎活儿,用着格外趁手。回来后,我将它们靠在墙角或挂在墙上,突然想到那些母亲从山里淘回的、已被磨得溜光水滑的木棍,已再也不能被她拿在手上使用,不由得黯然神伤。
⑪上医院二楼,母亲身体明显侧向了我,我的右臂加了把力。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母亲打滑或拄空,便叫她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母亲虽然重复说:“拉着棍儿能走,能走。”却分明又将身体压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地使足了劲,反倒走得快了,稳了。
⑫母亲住院观察一周,无大碍,便回了村。但那根六道木拐棍却成了80岁老母亲的随手之物,从不离身。母亲的可行动范围也缩小了,仅限于院里院外几十米内。她坐在院里,还不时挥挥手中的木棍,轰轰鸡、扒拉下乱柴草、指点父亲和我做这做那……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日后,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她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拉着我,甚至,完全用双手拄着我——我应当是母亲最可靠的“手中棍”了。
(作者:张金刚,有删改)
12.请按时间顺序概括文章情节,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1)→(2)→母亲从山中带回大小粗细不一的木棍,用作生活和劳动的工具。→(3)→木拐棍成了80岁老母亲的随手之物
13.分析文中画线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1)母亲接过木棍,狠狠地朝我头上打来,却又轻轻落在了我的屁股上:“以后可别打架了,快吃吧。”(“母亲”的心理活动)
(2)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我”的心理活动)
14.文章第⑦段、第⑧段,作者是如何表现母亲上山采酸枣的艰难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5.文中母亲的“手中棍”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