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1)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2、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3、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实质
  (1)什么是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重在补救和矫正。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
  (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
  (3)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①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②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③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
  3、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精神分析法
  ①宣泄疗法;②领悟疗法;③暗示疗法。
  (2)行为矫正法
  ①强化、惩罚与消退法;②系统脱敏法;③厌恶疗法。
  (3)人本主义疗法
  ①当事人中心疗法;②交朋友小组;③支持疗法。
  (4)理性情绪疗法
  ①性格的A-B-C理论;②非理性信念的表现;③主要方法:非理性信念辨析,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像。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性别角
  (1)青少年的性别意识的发展
  ①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控求与了解;②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③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④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2)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的教育
  ①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②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③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
  2、自我意识
  (1)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①自我认识的特点;②自我体验的特点;③自我调控的特点。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教育
  ①全面认识自我;②积极接纳自我;③努力改善自我。
  3、人际关系
  (1)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的特点;②亲子关系的特点;③师生关系的特点。
  (2)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4、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危害
  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
  (2)考试焦虑的成因。
  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3)考试焦虑的矫正
  自信训练,系统脱敏,放松训练。
2019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2)
  社会态度与行为
  要求:
  1、了解社会态度的实质、结构与作用,印象形成的实质、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实质与自我表现策略。
  2、理解社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机制,依从、顺从和服从的实质、原因与技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实质、原因与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社会态度的改变,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的出现,如何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一)社会态度及其改变
  1、社会态度及其作用
  (1)什么是社会态度
  (2)社会态度的结构
  (3)社会态度的作用
  认知、行为、记忆过渡、自我价值保护、激励。
  2、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
  (1)经验的情绪后果
  (2)需要的满足
  (3)知识水平
  (4)家庭背景
  (5)参照体
  (6)文化因素
  3、社会态度的改变
  (1)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
  抗拒反应、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
  (2)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二)印象形成与管理
  1、印象形成
  (1)什么是印象形成
  (2)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
  (3)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印象管理
  (1)什么是印象管理
  (2)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
  (三)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服务
  (1)从众(性质、原因)
  (2)依从(性质、技术)
  (3)服从(原因、影响因素)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性质、方法)什么是成人高考
  (2)社会惰化(性质、原因)
  3、助人与侵犯行为
  (1)助人行为及其促进
  ①助人行为与旁观者效应;②助人行为的促进与培养(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运用社会影响策略;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2)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①侵犯的实质;②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宣汇,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水平)。
2019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3)
  情绪
  要求:
  1、了解情绪的含义、分类,情绪的产生与表达。
  2、理解情绪的性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情绪的主要理论。
  3、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情绪
  2、情绪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3、情绪的性质
  (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
  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
  ①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
  (2)情绪与认知的区别
  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
  (1)情绪的产生
  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
  (2)情绪的表达
  ①面部表情;②身段表情与手势;③言语表情。
  (二)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外周神经)
  2、康侬——巴德的情绪理论(中枢神经)
  3、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知中介)
  (三)压力、情绪与健康
  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
  (1)压力的性质
  (2)压力的来源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