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闭卷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 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古人赞曰“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了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一
3.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体中所占比例变化柱状图,图中呈现的
变化趋势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唐初设置政事堂,实行中书、门下两省联合议政。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中书执政事笔”。唐肃宗时,首席宰相每隔十天轮流执笔,德宗时改为每日一人轮流执笔。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宰相负担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行部门牵制
5.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中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6.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描述:唐太宗贞观八年、九年时,粮食年年丰收,一斗米价值四五钱。到了贞观十五年时期,一斗米只值二钱。材料反映了 ( )
A.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唐朝商业繁盛的景象
C.开元盛世的经济繁荣的局面 D.粮价低农民生活困苦
7.据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中的工具反映了唐代( )
A.筒车增加了灌溉的面积 B.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C.秧马提高了插秧的速度 D.楼车增加了播种的面积
8.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如果把“大运河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成一个学习主题,符合
这一主题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0.唐代的“拔河”游戏,广为流传。唐玄宗的《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民族和睦成为主流
C. 崇尚刚健豪迈的精神面貌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1.下图是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对图中所描述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友好交往 B.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12.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整理出的一张表格,需要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A.国家是否统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
C.地方割据总是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13,贞观之治、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 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 ④裁汰僧尼,禁建新寺
618活动是什么时候开始2022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下列各项,属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16.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 54 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 10年,最短的不到四年。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B.政权更迭十分频繁
C.统一必是大势所趋 D.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17.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都是针对时整而提出的,且击中要害
、措施具体,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因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失败。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
A.未取得统治者支持 B.推行时用人不当 C.没有革除社会弊端 D.缺乏适宜的环境
1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 ( )
A.增强了军事力量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19.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20.《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而《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 )
A.南方海外贸易发达 B.南方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C.北方经济发展停滞 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21.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朝咸阳 B.唐朝长安 C.宋朝东京 D.汉朝洛阳
22.“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一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B.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23.在瓷器上雕画花纹是北宋时的新创,有划花、绣花、印花、堆花等。北宋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近年来宋代瓷器在亚非各地都有大量出。从上述文字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①宋代手工业发达 ②宋代南方经济作物有很大的发展
③宋代瓷器受到各国欢迎 ④宋朝财政收入巨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右下图所示机构为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机构的职能是( )
A.管理海外贸易 B.提升官员素质 C.发展文教事业 D.协调
2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26.下列对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7.右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28.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员就江南经济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④中国商船已远达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迫至隋一土字......元灭金,绝宋世。”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30.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40分)
3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2 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一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
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1)材料一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 分) 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1分)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来面试考生?(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分)有何作用?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4分)
32.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1)材料一图中政权Q的建立者是谁? 图中@是由女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写出该政权名称。(2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