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
第一张照片 约瑟夫·尼埃普斯:林心如律师发声明《窗外》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
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 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 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 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 至今保护完好。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 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 的。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闫妮主演的电视剧
  摄影术的诞生 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 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 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感光过的镀
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 定影而完成了自己的“达盖尔法”。他的作品世存很少,《巴黎寺院街》是他在1838年摄制的。由于曝光时间要长达数分钟之久,因此很难留下人的行迹和身 影。
上海餐厅   达盖尔因银版法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术发明人。银版法作为一种实用可行的摄影方法,虽然价格昂贵,但影像质量极为精细,自公布于世,便迅速在欧美 应用,直到19世纪50年代的胶棉湿版工艺出现之前,一直是最主要的摄影技法。在达盖尔将他的方法公诸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他人对这一方法提出了一些小 的改进:在用作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于大大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得用摄影术产生图像变得实用。银版法在 摄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正是银版法的发明和问世,才使摄影得以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像的新方式,由此开创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我们现在所 使用的照相方法虽然相当不同于达盖尔的方法;但是即使后来的这些方法没有被发明出来,达盖尔的方法仍然可以向我们提供一种实用的照相技术,而达盖尔本人也 入选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摄影取代了绘画主要功能——记录影像,摄影的诞生是向绘画的挑 战,它迫使绘画向不降雨量计算
同定位的视觉形态转换。摄影的诞生从而引起了摄影是否为艺术的 争论,摄影与绘画最终经历了:绘画视摄影为其附庸——摄影以绘画为范本——绘画向摄影学习——绘画和摄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过程。
 古老的文明 杜冈·马克西姆《阿布·辛拜勒神庙》金巧巧电影
   这幅照片拍摄于1850年,表现的是阿布·辛拜勒神庙。杜冈在埃及和近东地区执行一项特别的记录拍摄任务。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埃及著名的古迹, 它建于3000多年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神庙塑造了拉美西斯二世和古代埃及众神的形象,神庙正面守护在两侧的四座拉美西斯二世及王后的雕像雄伟壮 观,堪称古埃及艺术中最绚丽的瑰宝。
   从画面上看,一个蒙面的埃及向导正坐在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石像上,而石像尚未完全出土。出土后的石像高达二十米,极其雄伟壮观。杜冈当时拍摄这 幅画面可能只是出于记录,并以人做对比显示石像的高大,但这张照片却被后人在摄影史上常常引用,并产生无尽遐想。蒙面的埃及向导在石像上停留是短暂的,却 高高在上,石像伫立在神庙前是永恒的,却木然地任凭向导端坐其上。有人说这或许可被视为摄影术辉煌成功的象征,因为摄影是瞬间的艺术,而传统艺术总与永久 相伴随,但笔者相信杜冈当时拍摄时恐怕没有想这么多。不过从照片产生的历史背景上,我们的确可以感觉到现代文明对古老文明的冲击。拿破仑远征埃及最终以失 败告终,但这次远征却促进了埃及在政治上的觉醒,同时也拉开了国际性的多学科考察埃及的序幕。这种考察和研究从那时一直持续至今。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古埃及建筑艺术的颠峰之作,它在设计与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运
用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使阳光在每年的2月 21日和10月21日两次穿过60多米长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庙最内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日出奇观”。以现代的评判标准讲,埃及向 导或任何游人坐在神庙石像上都是对历史文物的不尊重和破坏,但百年后在神庙却演出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联合起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幕。1959年,埃及与苏 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威胁到努比亚遗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为保存这两处文化遗产, 埃及和苏丹政府向联合国求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呼吁,得到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人们把这次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事件称为“阿布辛拜勒运动”。 这次拯救行动不仅仅保住了神庙,而且使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国际间联合救援人类文化的伟大力量。
  1965年,在华盛顿的白宫举行了 一个国际保护组织的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决议,这就是建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个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未来命运的世界性公约由此诞生了。公约明确指出,世 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新艺术的诞生 奥斯卡·雷兰德《两种人生》
《两种人生》是 奥斯卡·雷兰德的代表之作,拍摄于1857年。雷兰德的摄影是一种合成艺术品,它将戏剧、版画、绘画与摄影混合起来。他重视画面的具 体情景气氛和人物的内心冲突,带有强烈的寓意性和宣泄性,同时完全保持画面的结构稳定、均衡和带有明显古典意味的和谐。这幅作品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高 雅艺术照片,它以戏剧性的场景传达了关于人生的说教。在摄制上,他调用16个以上的模特,按预先设计好的位置去摆好姿势,用了30多张底片,在两张相纸上 叠印,耗时六周,方才成功。在这幅照片中,雷兰德构想出一个寓意性的场面:一位先哲引领两个青年走入人生之路。其中一个青年崇尚宗教、勤劳
张靓颖凸点
向善,具有可敬 的美德。而另一个青年一离开先哲就奔向享乐世界,染上赌博、酗酒、淫欲等恶习,以致失去理智,危害自己,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