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 
一、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其间北流,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史称伊阙。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城门面对伊阙,故称之为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和宋诸朝代,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45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40余座佛塔、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其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的窟龛造像约占10﹪。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
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彩。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该洞也是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它丰富的碑刻题记。清代中期金石家、书法家所精选的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有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作,它端庄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给龙门二十品以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东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是武周时代封建王朝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香山寺法音绵历、香火炽盛,以致中唐时代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白居易,竟以居士情结与如满和尚等人结为香山九老,酬唱于该寺的堂上林下、晨烟夕蔼。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卒于洛阳故居,白居易的亲属,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龙门香山寺下,即今日的白园(白居易墓园)。
龙门石窟中保留有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建筑、医药等实物资料,堪称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其极具异域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
二、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192810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代从盘庚到帝辛(),在此建都达273年。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1012日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殷墟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甲骨文),其后有学者考证出这些甲骨文出土于小屯一带,并从中释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谥,从而证实这里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殷墟。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三、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20108月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原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被认为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中岳嵩山。在海拔 1500 米的嵩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
不远,有8座占地共 40 平方公里的建筑,其中包括三座汉代古阙,以及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中岳庙、周公测景台与登封观星台等等。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
登封历史建筑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内容主要是811项,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这811项可以说是中国礼制建筑、宗教建筑、科技建筑和书院建筑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