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不但在社会生活中为个体所注重,而且也是心理学重要研究课题。在此主要涉及教师的自我理解与教师的自我职业观点。
(一)自我理解
心理学研究发现,即使很多人认为对自己是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所以,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相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准确地对待自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接纳自己或自我接受问题。一个缺乏一定水准的自我接受的人,绝不可能有其真正的成功与幸福。人无完人,每个人难免存有一些缺乏和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容颜、身材、才能及财产等。自我接受就是既承认自己的优点,又接纳
自己的缺点。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基本问题就出在对“自我”的观点上:一种是认为真实的我不完美,所以排挤它,憎恶它。他们想创造一个虚构的理想的自我来取而代之,结果反而使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另外一种是过度夸大自我形象,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结果傲视一切、有恃无恐,这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会到处碰壁,因而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准确地处理好自我接受的主要方法是:一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尽可能使自己的水平与现实接近。二是,社会比较的标准要广泛,避免用自己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否则自己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去。
(二)自我职业观点
教师的自我职业观点,指个人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所表达出的态度。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表达出来的。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表达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理应做到:
1.树立教师事业的信念
你是否喜欢教师职业,会一生乐此不倦、安贫乐道,且深信教育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假如
个人能肯定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由担任这个职务而发生的很多生活上的困难问题,都会逐步地加以解决和适合。教师虽然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但是,假如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了这种心情与心境,那么教师就已经具备有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要持续进步,就要持续改革,教育也如此。其实人天生就有一种探究反射心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就是新经验的接受过程,但是这种变化也会带来难题和威胁。人们常常保持现状,因为人们情愿遭熟悉之难,而不愿受改变后的陌生之苦。应激研究泰斗塞利(H. Selye,1980)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不进步,就是因为不愿改变现状”。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但自己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持续进步,而且接受他人的新方法,持续接受新事物。这样才能永葆激情,才会因成功而快乐。
3.培植人的信与诚
对人要信任,处处以诚待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良好是成功的重要条
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是一种协助人的职业,要与各方面人打交道,其中主要有学生、同事、领导及家长。教师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教书育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所以称为教师,就因为他有教育的对象──学生。师生关系既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与学生实行有效地沟通,同时信任学生,接纳学生,鼓励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助
学校是教师的工作环境,也是他们锻炼提升的学习环境。学校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组成局部,它肩负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重任,而教师就是完成这种重任的实施者。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既要对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负责,也要对教师成长和提升负责。所以,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就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校长就是健康员、监督员及调节员。
教育行政机构是教育政策、制度、法规的制定部门,是教育方针的直接传送者。所以,教育行政机构一定要在遵循科学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同时,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
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校长和教育管理者为了增进教师心理健康,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贡献。
(1)学校风气及由此产生的教师的士气,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风气对人的影响不是直接强制的,而是通过微妙的情绪感染和多方面的暗示来表达的。良好的风气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经常性的教育影响,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士气是在良好的心境中表达的一种能动作用。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反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
(2)校长及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影响着学校体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说明,教师在民主、友善的领导气氛中,容易发挥积极性。反之则容易产生心情压抑、郁闷等消极情绪。
(3)校长和教育行政机构应设法协助教师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困难。物质生活不但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很多调查说明,教师的心理冲突与情绪困扰,常与他们因物质生活水平不高,而不安心工作相关。
(4)减轻课业负担不但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的愿望。减少课业负担,表现为减少不必要、纯形式的会议,减少班级人数,减少无意义的评比、考核等。
(5)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的时间与场所。教师一定要明白,正当的娱乐活动是调剂教师身心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6)增加教师进修机会。教师进修,一方面增加和充实教师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实行身心调节提供时机。更主要的是要协助教师更新观点丰富经验,为个人更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专家的处理
专家的处理,是指个体在无水平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实行咨询、诊断与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感呢?这种“情与惑”在一定限度内个人是能够把握的。不过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水平限度,尤其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实行有效的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有些问题上容易走入误区。因为教师的角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或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心理问题讳疾忌医,都是不准确的。
专家的处理一般分为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几方面内容,其特点各不相同。
(一)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实行描绘、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诊断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收集资料、观察现象、查询原因、实施测量和综合评估在内的完整的过程。教师的心理诊断主要涉及教师适合状况、人格特征、行为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心理诊断的目的是协助教师个人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和状况,即时发现长处与缺乏,促动教师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当前,关于教师的保健,假如说对躯体健康还算重视的话,例如定期体检等,那么促动教师的心理健康活动与措施,实在很少。健康是身心的统一体,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及相关保健活动应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咨询人员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实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协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障碍,准确理解自我及社会,充
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合社会环境的过程。心理咨询是一种磋商行为,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彼此合作的伙伴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协助来访者逐惭学会抛弃与周围环境不适合的心态和行为,代之以与之相适合的心态和行为,也就促使来访者持续自我革新,达到自强、自立、自我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不但仅是存有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障碍的人能得到协助,就是那些为促动自身发展的健康人,也同样能在心理咨询中受益。所以,心理咨询也同样涉及这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为了求得更高的发展,拓展生活视野,挖掘自身更大潜能,向专家寻求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因工作、生活及家庭等多方面情况可能引起心理冲突而向专家寻求协助。但当前绝大局部教师还没有养成寻求专家协助的观点与习惯,认为心理专家一定是心理不正常,才去寻求专家指导,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三)心理
心理,是指心理医生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患者的情绪、人格或行为发生变化,消除或减轻导致患者痛苦的心理因素和由此引起的躯体症状,促动患者的精神康复。
心理的对象主要是有身心疾病、特别是有明显的心理或行为障碍的人。需要接受心理的教师并不多,但教师一旦形成心理疾病,就会对个人及工作影响极大。特别是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肩担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理应自己身心健康,假如一旦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就应积极,尽快恢复。
四、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是70年代初被引入精神病学中的。当时一些学科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实行了大量的研究。很多研究发现,相同的压力情境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些较少发病的个体与受压力影响较大的个体相比,有着更多的社会关系。大量的研究说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多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支持作用有:
第一,摆脱困境;
第二,调整防卫机制;
第三,培养应付水平;
第四,缓冲生活事件的情绪冲击;
第五,影响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的形式表现为很多方面,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能够概括为客观的、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可见的协助和社会关系所赋予的直接援助。另一类能够概括为主观的、体验的支持,主要是精神上的支持。除实际的、客观的支持和支持的主观体验外,有人(肖水源,1987)还提出,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所以社会支持应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
有人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
第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如夫妻、亲子间的相互依赖和关心;
第二种:可靠的结盟,如亲属、挚友的无私援助;
第三种:社会整合,指社会交往中的支持;
教师心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