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7~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
席艳慧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4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小说阅读就成为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学类文本选考内容之一,小说阅读承担着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赏析评价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重任。小说的选入,打破了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对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均有积极意义。从2007 年到2017 年,新课标卷已经实行了11 年。期间,考试大
纲做出两次调整。对这11 年全国卷小说部分的试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
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考语文;新课程标准;小说阅读;教学启示
高考试卷题型的走向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子所关心的。新课标全国卷自启用以来,就被多省使用。多年来,其题型趋于稳定,对学生的知识考查与能力检测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教育部对其进行了出版言情小说适当的调整。本文对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中的小说部分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相对可行的教学建议。
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试卷分析与思考
(一)考试依据
从2007 年到2017 年,考试大纲做出了两次调整。2007 年进行了第一次调整。作为新课程
的首次高考,新制定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主要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个能力层级来进行。与以往的考试相比,新大纲增加了探究性题型,它要
作者简介:席艳慧(1993-),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56
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
经过十年的改革,无论是在信度、效度、区分度还是难度上,试卷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选考题不等值的问题上。由于选做传记更容易得分,所以大部分考生选传记而放弃小说。基于此,2017 年,进行了第二次大纲调整。新大
纲取消选考,把选考改为必考。题型的变化必定会引起试卷结构、阅读量等的变化。现代文阅读从之前的34 分调整为35 分,其中论述类文本占9 分,文学类文本占14 分,实用类文本
占12 分。针对考纲做出的两次调整,语文界的专家、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实际教学进行指导。
(二)考题的特点
下面笔者用表格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对 2007~2017 年的课标全国卷小说阅读文本进行汇总,以便更加直观、全面地把握小说阅读文本,为接下来的特点分析打下基础。
年份 | 卷别 | 作者 | 篇名 | 国别 | 作者年代 | 字数 | 考查内容 |
2007 | 施耐庵 | 《林冲见差拨》 | 中国 | 古代 | 1162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意蕴 | |
2008 | 欧·亨利 | 《二十年以后》 | 美国 | 现代 | 1329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结构 | |
2009 | 铁凝 | 《孕妇和牛》 | 中国 | 当代 | 1418 | 分析概括;鉴赏形象;表达技巧;探究意蕴 | |
2010 | 莫泊桑 | 《保护人》 | 法国 | 现代 | 1412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题目 | |
2011 | 林海音 | 《血的故事》 | 中国 | 现当代 | 1536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意蕴 | |
2012 | 老舍 | 《马裤先生》 | 中国 | 现当代 | 1493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题目 | |
2013 | Ⅰ卷 | 莱·巴尔莱特 |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 阿根廷 | 1403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结构 | |
Ⅱ卷 | 阿城 | 《峡谷》 | 中国 | 当代 | 1330 | ||
2014 | Ⅰ卷 | 叶紫 | 《古渡头》 | 中国 | 现代 | 1616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结构 |
Ⅱ卷 | 刘庆邦 | 《鞋》 | 中国 | 当代 | 1607 | ||
2015 | Ⅰ卷 | 李德霞 | 《马兰花》 | 中国 | 当代 | 1477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 探究情节、探究意蕴 |
Ⅱ卷 | 刘震云 | 《塾师老王》 | 中国 | 当代 | 1640 | ||
2016 | Ⅰ卷 | 李锐 | 《锄》 | 中国 | 当代 | 1629 | 分析概括;内容意蕴;分析词的作用;探究结构 |
Ⅱ卷 | 迈尔尼 | 《战争》 | 美国 | 当代 | 1355 | 分析概括;表达技巧;鉴赏形象;探究结构 | |
2017 | Ⅰ卷 | 赵长天 | 《天嚣》 | 中国 | 当代 | 1293 | 分析概括;探究结构;艺术效果与表达技巧 |
由上表可知,小说阅读的篇目选自古今中外,但以现当代的文章为主。这样安排具有科学性,选择学生熟悉的古文和贴近生活的现当代文章,便于学生理解作答,有利于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审美、思维等能力的考查。选文的字数也趋于稳定,命题人在确定高考阅读文本的时候,在字数上均有删改,以使文章在字数、长短上更加符合高考命题的要求。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命题人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紧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出题,同时也涵盖了主旨、题目、表达技巧等知识点。考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重点突出探究题型的考查。2017 年大纲调整后,小说阅读的分值发生了变化,考题的设置也更偏向于探究题。现代文选文的安排更具灵活性、多样性,这样的变化就要求考生灵活学习、积极应对。
57
下面笔者将根据上表内容及分析对高考小说阅读的特点进行详细论述。
1.题材具有多样性
从这11 年选入的小说文本来看,题材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有反映朋友之间相互信任,但“情与法”难以抉择的;有写母亲之爱、人与动物之情的;有反映借权力帮人却被利用的上层社会问题的;有写被社会忽视的下层艺人生活艰难问题的;有写没有社会公德、自私自利的人的;有写用情打动他人的人的……题材的多样性,打破了以往相对单一的选材局面, 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从题材分析亦可看出,贴近生活的小说文本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就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更加灵活、游刃有余地完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说题目。
2.题型具有探究性
2007 年以来,语文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选入的小说在题目的设置上,增加了探究题,旨在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有个性的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究题型的设置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契合。比如 2008 年的第十四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
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这个题目是从主题的角度进行设置的,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考生要注 意“放”与“收”的尺度,既要打开思维,进行有个性的作答,又要紧扣文本,答得合情合理。探究性题目的设置,增加了小说考查的难度,提高了语文试卷的区分度。
3.内容具有育人性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高考试卷中选入的小说具有育人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本身的功能和命题人选入的题材两方面。从上表可以看出,试卷选入的小说篇目都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比如,2011 年选入林海音的《血的故事》,通过讲述不被接受的“外省郎”彭先生在岳父紧急需要输血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血。因为此事,一直排挤他的岳父被感动并接受了他。这告诉我们,人心都是肉做的,只要心存善念、以德报怨,温暖总会游走于你我心田。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作答中,读到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平缓自己紧张的情绪,还能从中受教,以放松的心态进行积极的书写。内容的育人性体现了“尊重”“温暖”“感化”的教育真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启示
(一)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小说,在量的安排上极其有限。日常学习量的多寡会影响到高考的好坏。从试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阅读取材十分广泛,古今中外都有涉及。学生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博览书的基础,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会十分吃力,甚至可能出现误读或错读的现象。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多学生选择网络小说,包括言情小说、穿
5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