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重点理解文言翻译的要领并培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贾谊政治主张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翻译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名片——贾谊,世称贾生、贾长沙。西汉著名的大儒,文学方面更是才华卓绝、独步千古。受汉文帝器重,22岁时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旧臣周勃、灌婴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政治上受挫的贾谊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汉文帝7年,贾谊被重新召进皇宫。文帝听完贾谊一番宏论后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不久,贾谊转任梁怀王太傅。汉文帝11年,梁怀王入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抑郁悲泣一年而死,年仅33岁。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最为有名。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
(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此前经历了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文景之治前期,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开始繁荣。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贵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豪门大量侵吞农田,逼使农民破产,卖田宅,鬻子孙,以至易子而咬其骨。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
二、文体常识——“论”“说”“议”。
论:着重在是非,结果往往是作出判断,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名词时,是评论或议论。
说: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议:着重得失,结果往往是做出决议;往往是许多人一起交换意见。作名词时,是建议。
三、解题
《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四、基础字词落实:加点的字注音。
函(  )  州(  )  膏(  )  逡巡(  )  召滑(  )  销锋(  )
隶(  )  顿(  )  鞭(  )  藩篱(  )  遗(  )  锄耰棘矜(  )
(  )  万(  )  作(  )  钩(  )  谪(  )  大(  )
(  )  景从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  墨(  )  劲弩(  )  粮(  )  名城(  )
足(  )  首(  )  便(  )  伍(  )  结(  )  瓮牖绳枢(  )
5.整体把握
本文先叙史实后作分析,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
  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
    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
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可分两层。前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对比。 
第二层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点出全文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互动导学
一、引入新课:
贾生 李商隐                              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二、合作探究:使用说明:用10分钟阅读课文及注释,用25分钟完成此部分。
(一)第一段内容分析:
1、解释加点的词语,如有词类活用请注明类型再做解释。
秦孝公据崤函之,拥雍州之地,君臣守以窥周室,有卷天下,宇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立法度,耕织,修守战之具,连衡而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之外。
秦孝公据崤函之                      名化 险固的地方
    君臣守以窥周室                      牢固的
    卷下天,举宇内,括四海之意    名状  用席    用包袱 用布袋子
    立法度                              名状对内        法律制度
连衡而诸侯                      名状对外        使动使……争斗
2、思考: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明确: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
、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二)第二段内容分析:
1、解释加点的词语,如有词类活用请注明类型再做解释。
孝公既,惠文、武、昭襄故业,遗策,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追,伏尸百万,流血橹;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及孝文
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孝公既        通“殁”         
昭襄故业,遗策  蒙,继承;因,沿袭。
……西举……割……收……    名词做状语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会盟而谋秦        使动用法  使……弱,削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  爱,吝惜;致,招纳。
合从缔交  名化 盟约               
明智忠信  连词,表并列关系。             
……之……之……            类,辈
赵奢之伦其兵  制,统领,统率。 
而天下诸侯已矣    狼狈不堪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不足,弱点,弊端
追亡逐北                            名化  败逃者
    流血橹                            使动使……漂
利乘便    顺着                 
及孝文王  延续
2翻译划线的句子。要求:先勾画重点字词,有特殊句式的点明句式类型,翻译时以直译为主。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翻译: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翻译: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翻译:                                                                       
3、本段作者分了几个层次来论述秦国的发展?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业。
第一层:写三秦君的功业。
第二层:写列国合力对付秦国。运用对比,反秦国的强大
第三层:九国兵败,臣服于秦。
第四层:一笔带过孝文王和庄襄王,过度到下文。
第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3——5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
2、分析秦国灭亡原因,掌握作者的论证手法,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背诵课文第3——5段。
二、课前预习检测案: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是(  )
A.xáo函    膏yú    墨dí      良将劲
B.qūn巡    鞭tà      xì颈      瓮yǒu绳枢
C.fān篱    囊kuò    qián首    度长xié大
D.ménɡ隶    niè足    锋dí      锄耰棘qín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  (  )              ②倔起阡陌之中(  )
③赢粮而景从(  )              ④百有余年矣  (  )
3、下列名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外连衡而诸侯                  B. 约从
C. 赢粮而从                      D. 八州而同列
4、解释下列句中的“度”的用法。
(1)内立法度(  )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4)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
(5)宁信度,无自信也(  )      (6)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8)一年一度秋风劲(  )
(9)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    (10)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
(11)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5、解释下列句中“利”的用法。
(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