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强产业  助农增收促致富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陈官村委会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了优质水稻和青蚕豆种植产业在陈官村委会的发展现状、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研究发现,优质水稻和青蚕豆种植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通过分析陈官村委会的发展经验,本研究提出了如何利用科技推广优质水稻和青蚕豆种植产业,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致富项目关键词:陈官村委会;优质水稻;青蚕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科技推广
一、基本情况
 陈官村委会全村国土面积 12.5 平方公里,海拔 1830 米,年平均气温 15.0 ℃,年降水量 1000 毫米,总耕地面积2577亩,总人口643户2774人,从事农业598户,有贫困户81户322人,贫困发生率为11.6﹪。水稻、蚕豆是陈官村委会种植的传统产业,常年种植水稻1000亩,蚕豆2000亩,由于种植品种多乱杂,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市场销售不畅,水稻、青蚕豆种植增收困难。2015年以来武定县农技推广中心因势利导与陈官村委会紧密协作,以云南省
农科院食用豆研究课题组、楚雄州农科院水稻所、经作所为技术支撑,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以品种为核心的集成绿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2015-2020年武定县农业农村局共投入资金23.2万元,先后采购优质水稻、蚕豆种子10800公斤、肥料47.2吨在陈官村委会举办示范样板,病虫害飞防防治9500亩次,品种布局日趋合理,绿节本增效技术普遍应用,形成水稻、玉米-蚕豆大小春作物种植模式,提高了水稻、蚕豆生产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方法,确保试验数据详实准确。良种既是种质资源,又是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增产环节之一,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涵是“良种良法”,武定县农业技术推广务中心紧紧围绕陈官村委会生产现状,抓住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品种引进为突破口,从省内比较效益好的水稻、蚕豆品种中甄选,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方法,开展引种试验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并指定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水稻、蚕豆新品种筛选试验6组38个品系,筛选出楚粳40、45、48、49号、滇禾优615、云豆早7号、彝豆1、2号8个新品种,掌握了这些品种陈管村委会种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物候期,为武定大面积示范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推广水稻、蚕豆高产优质良种、绿增产增效集成栽培技术。主导品种:水稻,楚粳40、楚粳45、楚粳48;蚕豆,云豆早7号、彝豆1号、彝豆2号。主推技术:优质水稻绿增效栽培技术、玉米后期套种早蚕豆技术、测土配方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病虫害飞防绿防控技术。结合项目推广必备的基本要素,在项目区坚持引导农户由零星种植向种植大户倾斜的集中连片种植转变。按照统一规划布局,适当集中连片的原则,以技物配套服务为载体,品种先行、技术培训指导为突破口。既为外销稻米、青蚕豆增加了花品种,又为农民增收致富到了一条新途径。           
  (三)推进绿发展,促进节本增效。持续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农药化肥零增长、生物低毒农药推广力度,推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以飞防为重点的统防统治等增效绿生产技术,示范带动农业绿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狠抓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植保站固定专人,定期深入田间、虫害监测点,进行病虫调查分析及时准确地提供病虫情报和反馈信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失时机地抓好作物病虫防治,让农民做到自觉应用高效、安全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五)强化培训,稳步推进项目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推广面对千家万户,众必须看到
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接受认可,新品种、新技术措施才有推广的众基础。项目实施5年来,共举办中心样板近100个,面积1800亩,利用田间地头设立科技讲坛、文化活动室、村广播、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讲授宣传水稻、蚕豆栽培种植技术和科技知识,共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14场次,受训众达150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2000余份,组织种植现场和观摩培训会10余场次,组织典型参观4次,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全县水稻、蚕豆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产销对接。项目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扶持龙头建基地、服务基地强龙头”的总体原则。为了打消众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在大米、鲜豆大量上市时与省内外经销商保持联系,进行沟通,建立起产销对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产销两旺、产销双赢。
三、取得成效
(一)优质水稻、青蚕豆种植效益凸显。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优质水稻种植达100%,青蚕豆种植在秋冬季农业占比达85%以上, 贫困户种植参与率达100%,新优粳米、软米、早蚕豆单价提升0.5-1.2元,青蚕豆种植独据特,早蚕豆、普通蚕豆种植界限明显,
气候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水稻新增单产38.5千克,青蚕豆新增单产 45.8千克,水稻、青蚕豆新增总产130100克,亩优质水稻、青蚕豆产值达504.2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729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35元,贫困发生率降低6.6%。
(二)‘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逐步形成。经过各部门的努力及市场的选择,陈官村委会优质水稻、青蚕豆种植具有了一定规模,上厂、选佛寺一带早蚕豆、管驿、陈官、田心村组胶泥水稻小有名气,市场销售活跃。
(三)鲜销青蚕豆市场稳定扩大。由于陈官村委会小气候明显,在不同的村组环境中种植,产品生产上市的时间不一,这就构成了一个较长的青蚕豆采摘期,特别是在春节供应稀缺和早春时期的优势突出。
(四)大小春水稻、玉米-蚕豆种植模式得到陈官周边及同类地区广泛应用,经济和生态效益兼具。种植一季小春蚕豆,不仅新鲜蚕豆、干蚕豆可以卖钱,而且蚕豆壳、蚕豆叶、蚕豆秆都可以用来喂猪喂牛喂马,蚕豆根上还有固氮菌,这种既能增收又能解决牲畜喂养难题,同时可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还不耽误大春水稻、玉米种植,持续改善土壤,得到老百姓认可。
四、经验启示
启示一:种植水稻、蚕豆“成本低、收益高、风险低”,依靠科技种水稻、蚕豆已成为农户的共识。就蚕豆来说,由于鲜食蚕豆市场需求旺盛,蚕豆种植区域已遍及全县,且90%以上为鲜食,亩产值较高。蚕豆不但丰富了武定人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启示二: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走种植大户带动的种植发展模式,搭建科研、推广、营销对接平台,提升从土壤 — 品种 — 种植 —施肥- 防控— 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种植模式可复制,经济和生态效益兼具。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红梅.(2016).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增收——以陈官村委会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37(1),105-110.
[3]张卫国,&杨晓燕.(2018).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基于陈官村委会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5),35-42.
[4]李勇,&张建军.(2019).优质水稻和青蚕豆种植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研究——以陈官村委会为例.中国农村经济,(6),83-89.
[5]赵建华,&刘洪涛.(2017).优质水稻种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陈官村委会为例.农业科技与经济,23(3),55-60.
[6]陈强,&魏晓峰.(2020).农村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战——以陈官村委会青蚕豆种植为例.农业科技与信息,11(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