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遵信中医——肾衰竭治癒率已经达到九点六,显效率很高,百分之五十一,有效率百分之八十五
媒体人的职业病,我寻访的中医里,只要听说过某位医生曾经大病一场,后来不屈不饶英勇无敌拽着自己的头发从死人堆里拖回人间的故事,就有一种看《荒野猎人》的兴奋。有故事啊,而且我相信,走过一回鬼门关的医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关怀,一定更有深度。
在昆明,听说有一位管遵信老中医,严重肾衰竭,大医院不治,后来自救,不仅治好了自己,还多多少少帮助了七千多位肾病患者,这下我又按捺不住好奇心了。
上午九点半通过在北京正安医馆工作的管仲洁大夫,约好了在他的父亲管遵信老先生医馆见。据说管老爷子自己一大早会在医馆里做艾灸保健,我很想躲在角落观察一下,于是提前了十五分钟抵达。
医馆里面有点拥挤,是临街的一层楼两套住宅打通了做医馆,诊室里飘荡着浓浓的艾灸烟味,一点都不高大上。在这里求医的人看上去脸相对都要灰暗,病得不轻的样子,不过神情都很平和。医生护士们忙里忙外,没人关注我这个探头探脑东张西望的家伙。
在屋子的最角落,一位老人正安安静静趴在理疗床上艾灸后背,花白头发,手边一副眼镜,应该是他。老先生78岁了,都还好吧?我很担心一会儿会出现他颤巍巍爬起来的样子。
寻访记录中医,总感觉时间不够,总感觉我来迟了。就像当年我拜访李可、李少波、郭生白老先生......
“你是油麻菜老师吧?”一位白大褂医生突然停在我面前,笑盈盈地望着我:“我经常看你的中医文字,很喜欢!”白大褂医生姓陈,是医馆负责人,管遵信老爷子的弟子、义女,管氏针灸疗法的第五代传人。
记录中医七年,我一直试着慢慢了解融入中医圈子,中医圈子里也渐渐有人知道这么一个叫油麻菜的人了。
在陈医生办公桌边的墙上,贴着管遵信医馆的《馆训》。管老先生在《道德经》的原文做了一点调整,把原文里的“圣人”改成了“圣医”:
“圣医常无心,以患者心为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亦善之......没有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的病......只要有一颗圣医的心。愿天下医者皆圣医。”
嘿,你说扁鹊还有“六不治”,说有六种医生很难治好的病人,这管先生,全然不管病人是何种人,只是诚恳要求自己和医馆的医生要有一颗圣洁的心。
我正看着医馆馆训呢,管老先生出现,西装笔挺,头发一丝不乱。最重要的是,没有想象中的老拐棍,老人家身手自如。
诊室比较拥挤狭小,我们几乎膝盖顶膝盖坐着。
管遵信老师看上去一团和气,脸上没有一点全国名老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骄傲,更没有某些民间中医俾倪一切的桀骜,眼里的他更像是一个科技馆的馆长,学者风范。
“年纪大啦,我定期给自己做一些调理。”管老先生干干净净的眼镜片后面全是笑意。
2000年下半年,管遵信老师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住院了3个月,肾功不但没有好转,体质还急剧下降,住院后期,体力虚弱到走路都困难了,散步三两百步就走不动了,脸蜡黄,苍白。他靠轮椅生活了一年。迫不得已,他决定放手一搏,回家采取中医自救。
“我检索并看了一千多份文献,没有一篇说这个病能治好,都说是慢性不可逆。”管家世代名医,自己从医四十年,生命和家族荣誉不能就这样了结......
最困难的时候,管遵信想起自己十四岁时候也曾经得过肾炎,是自己的父亲管正斋医生用艾灸治好的。于是他开始在管家的药饼灸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耳针疗法、中药汤剂、心理疗法等方式,拯救自己。
经过一年的积极,管遵信的肾衰由二期进入一期,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多一点就不准云南管氏针灸至今五代相传,管氏针灸第三代传人管正斋,是云南省名中医,著名针灸学家。正斋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北京大学毕业,官费留学日本。回国后,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建人之一。
作为管氏针灸第四代传人管遵信,在六十多岁的这场肾衰大病之后,苦尽甘来,终于把管家的医术大大的提升了一步,他深入研究并开创了中医肾病的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管遵信肾病五联疗法”,把中医肾病的优势系统科学地整合起来,形成组合拳。
“很久以前,人们不知道这个病名,百姓叫它细病、痨病。大家看过《红楼梦》,林黛玉患的就是,因为当时医疗能力不足不会医,再有钱也没有用,还是病死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明了链霉素、等的特效药,现在,已经是很普通的、而且是可以医好的病了。”把自己从死人堆里拯救出来的管老先生,对中医肾衰尿毒症,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