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萬綠叢中一點紅-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
作者:
張鳳誼。私立明道高中。高二九班。
陳明雅。私立明道高中。高二九班。
1
壹●前言
你知道誰是台灣第一位女共學生(coed)?誰是台灣的第一位女醫師?誰有能力私人興辦助產士訓練學校,訓練出五百多助產士?誰是台灣第一位有麻醉專業訓練的醫師?誰是台灣第一位女士在公共場合演講?誰是台灣人醫師第一位在北美當住院醫師?誰是北美第一位正式開業看病人的台灣人?當您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同一個人:蔡阿信醫師,相信您大概會不敢置信,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其實她擁有更多的其他的「第一」銜。
或許你看過「浪淘沙」這部台灣本土戲劇,但你知道劇
化名嗎?這部感人至深的戲劇是改編於作家東方白的同
些劇情實為加油添醋,但確實是蔡阿信一生的傳奇故事
使我們想更深入探討。
貳●正文
一、蔡阿信浩瀚滄桑的一生
01.上學前的背景
蔡醫師在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於日據時代。自幼美麗聰穎,人見人愛。她父親後來在板橋當牧師及行醫。蔡醫師五歲時父親因肺結核去世。母親那時才廿四歲,又另有一更小的女兒。她母親曾
把蔡醫師送給另一牧師收養為女兒,但是她經常逃回家,那牧師不堪其擾,蔡醫師後來回到母親那裡,她母親後來改嫁有錢的蔡家。
繼父蔡家對她很好,送她上學,她改姓蔡。十五歲時繼父又過世。另一重要的一點也需提及,再婚蔡家時,蔡家讓她母親去助產士(產婆)學校受訓。她母親是台灣第一批接受訓練過的助產士,這事也許對蔡醫師以後的生涯有影響,她後來當婦產科醫師又辦助產士學校。(註一)
02.上學到讀醫的經過
她小時候很得人喜歡有「小天使」的綽號,連日本警察及鄰居都很喜歡她。她八歲時上公學校,那時代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上學,尤其是女孩子。公學校是日政府辦理給台灣人念書的小學程度的學校,日人另有「小學校」。上了三年公學校後,教會剛好第一次開辦教會女學校。
2
這學校六年制,是小學高年級及中學的合併。管理很嚴格,又受很好的教育,她要畢業前,因台灣沒有女性可受更高等教育的學校,日本老師建議她去日本東京讀醫。一九一三年十七歲時,她離開台灣到日本去,去日本東京女子醫專訊問,學校建議她先去念日本其他學校讀讀看再考。所以她先進入了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Mission)的St. Margaret學校。(註二)
她在這St. Margaret學校讀了二年,也要住校。她說是她一生中很艱苦的歲月。因為要適應日本人的生活。不管氣候、食物、生活習慣、語言都很不一樣。她說幸而有這兩年,使她受了很好的教育尤其是化學,使她進醫學校就讀毫無問題。
03.東京女子醫專就讀
一九一五年從St. Margaret學校畢業,她考上東京女子醫專。她說她很用功,總坐在教室第一排中間上課。原來同時進入的一百廿七人中只有七十八名畢業,她第廿五名畢業,還得到日本內務省大臣獎,她是唯一非日籍的學生。她若不是因病返台,她成績會更好。
她返台休養期間又創了另一個「台灣第一」。她說她四年級時,她讀書讀得太用功,她得了氣喘病,病嚴重到必須休學暫返台灣一學期休養。她怕會因此慢了一年畢業,她特別台灣醫專的校長(從另書看來應是堀內次雄)請求准許旁聽。因為從未有男女共學的習慣,校長堅決拒絕她與男學生混在一起上課。她一再請求,終於得到校長的批准,所以她可說是台灣第一個女共學生(coed)。她從旁聽學到的回去東京應考,也通過而未耽誤一年。(註三)
她一九二一年畢業,確知是台灣第一位女醫師,不知在此前有其他女士畢業於大學或專科學校否。不知她是否也是第一位女大學生?
04.返台當受訓醫師、開業及結婚
畢業後返台當受訓醫師,她本想當婦產科不成,因為沒缺,只好先當一年眼科,第二年再轉入婦產科。她說在眼科學到不少精細手術的能力並沒有浪費時間。
她說她因為很努力工作而氣喘病又變壞,她母親勸她趕緊結婚,以便有人會照顧她的病及事業。一九二四年她跟彭華英先生結婚。
彭華英熱中於民族運動,帶來困擾給蔡阿信,日本警察經常來麻煩,蔡醫師自傳中也說到這也是促使她離開台灣到北美留學的原因之一。蔣渭水過世,同時台灣知識分子反日運動受挫,阿信先生開始與酒肉朋友混日子。同時有人笑他不自
3
己獨自創業,卻在家幫老婆,他的自尊信嚴重受創,兩人感情日漸疏遠。後來因日本警察不斷跟蹤,彭華英於是遠赴大陸,不久在大陸認識一京劇花旦,與阿信結束關係。
一九二五年到台中開業婦產科。她開業一定很成功,清信醫院最多時有卅二個房間,又設有助產士學校。她開業十五年,她跟別人很不一樣的是想法設助產士學校。她一九二八年創立這學校於醫院內。學校有宿舍,學生先學會如何照顧產婦再學接生。醫院設有所謂「慈善」產婦。稱作慈善產婦的原因是其收費原則是:「富者多收,貧者少收,赤貧免費,赤貧的產婦生完小孩之後,還免費贈送兩套嬰
兒衫和幾罐鷹煉乳,而且由學生照顧產前產後,甚至學生要做家庭訪問教育產婦如何照顧小孩。」這種面面俱到的學校十年間訓練出五百名助產士。每人訓練期間一年,一直到一九三八年戰爭吃緊,學校才關門。
她名聲好善事做得多,以前也提過連續多年得到皇后頒獎賜獎金。但是日政府她麻煩也愈來愈厲害,警察監視很厲害,所以到一九三九年就決定要離開台灣。她連絡Mrs. Foster,Mrs. Foster願資助她來美進修並提供證件。(註四)
05.落難溫哥華
日本突擊珍珠港,使她不能返日,因為船不能開,從此就在加拿大的Vancouver 再多留了近五年。
有人告訴她,有不少醫院缺醫師,告訴她先去醫師公會申請認定資格,並給了她地址。她一去申請就被核准,在當地St. Vincent醫院到工作。一九四二年一月開始當醫師工作。開始時因被醫院認定是「畢業後學生醫師」(實習醫師)一個月只有廿五元。她是這醫院唯一住在醫院的醫師,每天廿四小時值班。要幫其他醫師手術,看住院的病人,又要看急診,苦不堪言,所以一個月後,就辭掉這工作。
辭掉St. Vincent醫院工作後,就到Vancouver的總醫院去觀摩手術。想不到十天後,醫院人員問她要不
要當實習醫師,她又再開始每天廿四小時值班工作。不久就因工作過度在病房昏倒而離開這工作,這醫院也只給她一個月七十五元薪水而已。
就這時候,加拿大政府發現她懂得日文,就問她要不要去郵局當翻譯及檢查一些日文的文件工作。這郵局給她一個月一百六十五元薪水。她不久還是辭掉這工作,因為郵局的男同事們抽雪茄煙使她嘔吐。她又回去Vancouver總醫院。這次
4
去跟麻醉學家Freeze醫師專心學了三個月。她大概是台灣第一個有麻醉訓練的醫師,甚至可能是北美最早的幾位女麻醉醫師之一。在一九四○年代女醫師少,女醫師在開刀房工作更少,去學麻醉的更是少之又少。(註五)
附近的醫師因為她搶了他們的生意,向加政府檢舉她是日本間諜,使到那裡的居民對她反感,甚至還被誣告了。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溫哥華警察局送了傳票給她,有人檢舉,所以醫師公會告她無照執業。一直延到三月卅一日,法官沒問就判她有罪,罰她一百元及緩刑一年。一位年輕的律師在這期間從報上看到消息,自己免費要替她辯護。後來法官查清原因,還她清白。
蔡阿信醫師因被誣告而坐牢一事在報上登出後,有些人去她診所致意,其中一位是Gibson牧師。他對蔡醫師寧願坐牢而不肯簽名認罪很表佩服。兩人相談甚歡而後經常來往。
06.第二度訪問美國醫界
她非常用功,那時紐約的醫學研究院(Academy of Medicine)每晚八點會將紐約的各大醫學中心手術時間表列出來,訪問的醫師可去各中心參觀其手術。她不但到一醫學中心參觀,她自己說她像「狂人」一樣,有時一天參觀三家中心的手術。她說從參觀中可學習不少技術,比看書有用得多。一九四五年夏天她從紐約去Baltimore的John Hopkins醫院,這醫院有幾位到過北京協和醫學院回來的醫師,他們對她特別好,特別安排她住到實習醫師宿舍。他們送她一些舊的儀器及病床,因為運費會很貴而未接受。她說回到台灣後才後悔沒有運回來,台灣戰後因為日軍徵用很多鐵器,病床儀器非常缺乏。
07.啟程回台
一九四六年從舊金山坐船回國,從她離開日本到達舊金山(一九四○年十月),她整整在北美待了五年半多。她的小孩離開時只有十五及十六歲。大的女兒在此期間已結婚而且到了中國去。所以坐船先到中國上海帶女兒及孫子,再到香港。再從香港坐船回到台灣。回到離開六年的台灣,結束一段傳奇式的留學生涯。多一点就不准
在Vancouver訪問她而談得很投機的Gibson牧師到台灣來訪問,他到高雄港口因沒有文件,由英領事館保證只能停幾天。他們在高雄相會後,Gibson牧師卻得到痢疾,蔡阿信醫師照顧了他幾個月。這時他們教會的朋友建議他們結婚。
08.離開台灣去加拿大定居
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