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压力日益显著,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王大陆在天津、大连、合肥等城市正式施行垃圾分类政策之际,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对两年来垃圾分类政策及各地实施效果进行了传播数据层面的梳理和分析。
话题持久度和热议度高明星、媒体助力信息传播
垃圾分类已成为近两年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话题之一。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自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1月17日期间,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全网信息量高达2936.5万条。从
信息走势图上可见,相关信息呈现波浪型走势,波动明显。20xx年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xxxx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此后,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开始逐渐引起舆论关注。20xx年6月,在上海即将开始垃圾分类的影响下,舆论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日益关注。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的舆论关注达到高峰。
从垃圾分类相关话题的关键词云图里可以发现,“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环境”“保护”“支持”“绿”“美丽”“文明”等成为关键词,“城市”“居民”“市民”“社区”“企业”等体现了垃圾分类话题的全民参与性。“上海”“北京”等施行垃圾分类的典型城市成为热议重点,“拎得清”“侬是什么垃圾”“猪分法”等段子走红。
“明星”们也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与号召力,助力垃圾分类相关信息传播。吴宣仪、戚薇、杨洋等明星将分类垃圾桶变成时尚单品,吸引粉丝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和参与,李汶瀚、吴克、王大陆等明星在线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粉丝保护环境。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盛典活动中,陈都灵、白鹿、于朦胧等明星也为垃圾分类助力宣传。
关于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表评论。经分析,有26.56%的媒体对垃
圾分类举措给出意见和建议,持该观点的媒体表示垃圾分类需要法律法规惩处措施的跟进;23.44%的媒体对垃圾分类表示支持,持该观点的媒体表示垃圾分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势,同时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采取必要强制措施表示支持。
《北京日报》发表题为《别让垃圾分类卡在“破袋难”上》的文章,指出“垃圾分类,依法必行。从粗放混装转向精细分类,必然带
来一定的操作成本,那么与此同时,如何尽量降低行动门槛,让大家减少‘烦感’就是关键”。
《中国青年报》发布题为《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一年多各种“黑科技”为政府“减负”》的文章,推广新技术助力垃圾分类。文中指出“上海交大团队研发的‘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每小时可分拣垃圾5400次,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它的‘目力’很好,可以在大量垃圾中快速精准识别可回收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