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
2.通过品析诗的语言,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3.皋怎么读音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4.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怀,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
一、导入
  大家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第二季总决赛的一段巅峰对决。
(播放视频)
博古通今,赛场经验丰富的彭敏对战实力和心理素质兼善的武亦姝,看得我们是心潮澎湃。下面我们也来场大比拼怎么样?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61面,这里有一段关于律诗知识的介绍,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圈点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将这里的知识迁移到今天我们要学的律诗《野望》中,看《野望》符合律诗的哪些要素,一会我们将会出一些题目,让男生和女生比拼。
二、品诗歌韵律美
律诗知识大比拼。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请看题:
(详见大屏幕)
1、这是一首几言律诗?
2、律诗一般有几句?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3、它的颔联和颈联是哪几句?
4、律诗一般是那几句押韵?通常压的是什么韵?
5、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你能出来吗?
6、这首诗那几句对仗?
 
自古巾帼半边天,女同学们要加油哦,在这堂课的结尾,我们还要有一场律诗知识大迁移的PK,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课,最后在巅峰对决中决一胜负。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律诗,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节奏和谐。现在老师想把其中的两个字改一改,同学们看行不行。我觉得树树和山山用词重复了,我想把它改成“树上,山里”,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看行不行。
明确:不行,改后不再是叠音词了,读起来没有叠音的节奏感强。古典诗歌讲究平仄,大部分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第一声第二声,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轻柔,仄
声有力,平仄相间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
看来律诗的格律是非常严谨的,以后请同学们读律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律诗的韵律美读出来。下面请齐读这首诗。
 
三、品诗歌意境美
师:诗词大会中,一幅幅沙画让选手们在欣赏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确,最后茅塞顿开,一句句优美的诗词脱口而出。自古书画一体,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的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下面我们来欣赏王绩《野望》中写景的诗句,大家看看能不能用你的笔描摹一下诗中呈现的景。
首先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读出这首诗里的写景的诗句。注意读出节奏(提示五言绝句一般的断句方法:XX/XXX  XX/XX/X  XX/X/XX
听读之后,同学们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旁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描绘的画面:
生一:已是入秋时节,一片片红叶从枝头落下,宛如一个个小小的蝴蝶在空中飘舞,风儿在树林间玩闹着,万物在风儿的陪伴下玩耍着,向远方望去,落日停留在山的背后,将余晖洒向天空,晚霞将天空换了新衣,笼罩着秋天的大地。忙活了一天的牧人,驱赶着成的牛羊,沿着田间小路,归往回家的方向,猎人也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悠然的踏上回家的道路,在落日的余晖下,满载着笑容离去。
生二:秋风瑟瑟,树叶零落,秋风吹到哪儿都是凄凉片片,它吹黄了小草,吹黄了绿叶。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徐徐飘下,落满山间。夕阳已近黄昏,我独自一人站在山间远望,只见重重叠叠的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山脚下,赶牧的人儿挥动牛鞭,驱赶着牛返回家中,远处,牛背山的猎夫迎着风招手向我炫耀着今日一天的收获。
生三:秋意渐浓,每一棵树都换上了金黄的衬衫,像一些爱美的姑娘家偷偷往额上抹了点
朱砂,远远望去每一片金黄中加了点火红,真让人赞不绝口,凉风习习,吹得远处的山忍不住裹紧了夕阳赠与它们的薄纱。那纱是多么耀眼啊,恍惚间,似是连山也变成了金。游牧归来的人,高扬着鞭子,用一种悠扬的语调呼唤着牛羊,在牛羊的簇拥下漫步在归家的路上,猎人骑着骏马,一手拽着马鞭,另一只手提着沉甸甸的猎物,脸上尽是得意的笑容。
生四:树沾上了秋天的颜,纷纷飘落的叶儿像个孩子般调皮,一缕透过云层的余晖也慵懒了起来,索性停在了山间,歇歇脚。乡间的小道上被驱赶着的牛羊仿佛毫无约束地与牧人们一同回家,老远几个骑着马的猎人,手上提着满满的收获,脸上溢满了笑容,宛如一幅唯美的画卷,映在天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生呈现后,老师评价:
1、你的笔下呈现的是一幅深秋山野图,景迷人,让人如临其境。
(刚才你断句断的非常好,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根据你刚才对诗词的理解,带着你自己的情感将这两句诗读一读吗?)
再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读。
2、你的文字抓住了人物的特写,牧人猎人都满意而归,富有乡村气息。意境恬淡,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听这位同学读,你们感觉到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愉悦的、欣赏的、热爱的、欣喜的)注意学生使用的词语。如果出现了静谧、宁静、恬静,萧瑟等词语要注意表扬。
师: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了,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语气读的低沉、缓慢)
请问同学们,你们能感觉的出来老师看到这样的景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看到遍地秋、夕阳西下时的郁闷、怅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不同的心情下,相同的景也会让人心生不同的感觉,一代领袖看到深秋景时忍不住发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赞叹,而同样的秋景在遭遇贬谪后却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怅惘。现在请同学们读诗的首联和尾联,请说说,诗人当时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怎样的心情下写的这首是诗呢?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大屏幕出示)
生:在暮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