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贾红霞
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来说明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失调。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愿自己的孩子皋怎么读音生病,那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让孩子们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我想,从孩子很小时,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记得我家孩子小听故事时,常常会让我把一个故事重复很多遍,常常也会问许多问题。其实那时他已经开始思考并从反复的听讲中学习语言。到孩子学会拼音,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读。不在乎他记住多少,而在乎他读了多少,也许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有些句子还看不懂,但也会沉醉其中,时而紧蹙双眉,时而咯咯发笑,他在读、在思考。平时的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有理解阅读的一种表现。默读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逐步加强。到小学高年级,就应当使阅读达到一种完善的程度: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
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
第二,到一定阶段,要让学生掌握迅速书写的技能,以便做到能一边书写一边思考。我们在给孩子报听写时,开始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报起,到中年级以后会一下报几个相关的词让学生写,而高年级可以训练听写句子或一段话,这就要求学生书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并进行思考,把握句子的要点才能听写得准确无误。课标也要求学生书写有一定的速度。上次到镇江参加读书会时亲眼见到东皋居士、春之曲等几位老师几乎同时把曹教授他们的讲话打出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能一边打字一边思考,达到这样熟练的程度肯定非一日之功,学生也需要持久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也就是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技能。苏建议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他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我们学校了《大禹治水》,可以让学生再去读读其他的历史故事和相关的民间传说,这样对大禹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既可以引导孩子读读巴金的其他作品,感受它写作的真情,也可以读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感受书信的魅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写写信。
我想,当我们读到科学知识龙卷风的威力时,我们想起《绿野仙踪》中多萝西乘着龙卷风压死女巫的故事,这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阅读的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