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注意正确把握节奏,感受诗歌的音声之美。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诗句,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诗歌的学习和欣赏中,感受这首诗独特的意境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教学难点:
品读诗句,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文本分析
《野望》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也是唐代律诗的开山之作。其对仗之工整,押韵之合规,节奏之分明,都值是唐诗的典范。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借景抒情,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又不甘于孤寂想有所作为,却苦于没有机会,最后无奈选择归隐的悲愤无奈、不甘之情。教学时要紧扣情、景这两个要点来教。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诵读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是卞之琳《断章》中的两句诗。我们喜欢赏遍世间美景,其实我们自己何尝不是人世间那道最为靓丽的风景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王绩的《野望》看我们又能“望”到什么样的人间美景?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2.背景介绍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3.文体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皋怎么读音
1.读准字音
野望
东皋(gāo)/薄暮/望,徙(xĬ)倚(yĬ)/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明确要求,朗诵诗歌。
读诗,“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我们来朗读这两联。
教师配乐范读,提示学生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读出音声之美。
出示节奏PPT: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生练习诵读并展示颔联和颈联。集体朗读(读出层次)
合作朗读(读出情感)
3.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诗句的大意(不懂的词句可与周围同学讨论)。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犊:小牛,这里指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2.把课文译成现代白话文。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四、赏析名句
温馨提示:
赏修辞、描画面、研写法、表感情、抓词语等。
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徙倚”即徘徊,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表达了作者百无聊赖的仿徨心情。
2.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诗句,有何作用?。
化用:“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登东皋以舒啸”;“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作用: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4.赏析颔联和颈联: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画面: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写法:这两联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颔联写远望,描绘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近望,描绘近景、动态。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
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理解。
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忆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7.分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不到精神归宿,有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忆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8.“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赏析
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总结全诗,借“伯夷和叔齐商亡不食周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五、研读课文,小组合作
1.请说一说你对“野望”这两个字的理解。
明确:“野”,田野,这里指东皋的平地,“望”指眺望。在东皋的平地上眺望。中国古人喜欢登高望远,比如《望岳》《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些诗歌,都是以“望”字统领全篇,写眼前景,抒胸中情。
《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了一番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和羊回来了,猎人的马上挂着一串一串的猎物(鸟兽)满载而归。太阳落山,无论人还是鸟兽,都各自回家。
《王风·君子于役》中写到: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鸡栖于埘,牛羊下来。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意思就是,太阳落山,鸡和牛羊都纷纷回到笼圈里,它们都有固定的归宿。《野望》写的也是类似的场景:到了夕阳西下的“薄暮”时分,忙碌了一天的牧人、猎人,都在返回或回家的路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图景。
这两句,是动景。也是“事象”。
3.思考:这首诗颔联、颈联写景,首联和尾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联叙事抒情,尾联重点抒情。
我们先看首联是如何起笔的。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交代了什么?哪些词能传递他的情感?
明确:“望”的地点:东皋。时间:薄暮时分。“徙倚”,意思是徘徊。“徙”指移动,“倚”指停下来靠在树边
或石边;“欲何依”,是说依托在哪里呢?他没有到一个可以依托的所在,因此他的心不能够定下来,内心不安静。
六、拓展延伸:读懂诗人
王绩说自己是“有道于己,无功于时”,看得出他很想为时代,为国家做些事。可是他生活在隋末唐初的战乱时期,三仕三隐,最终还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选择辞官。消极地隐居起来。这一点他和陶渊明很像,但他似乎没有陶渊明那么坚决和潇洒。因此总有一种不甘心的挣扎和苦闷。
思考:对王绩的三仕三隐以及他的生活态度,你赞同吗?
预设:赞同。王绩是个性情中人,从本心上来说,他很想报效国家,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只是看不惯官场的是非善恶不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他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应该被理解和支持。
不赞同。中国古代士人特别强调“和而不流,强哉矫”的中庸之道。告诉人们既要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又要保持理想不倒下去,而且还不能受伤害。这才是为官者应该有的姿态。如果遇到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现象就一味逃避,消极对待,那注定无法成为历史的中流砥柱,凡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无不要经过这一关。因此,王绩的态度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联系时代和王绩的作品深入思考,讨论或辩论,理解作品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诗人,读懂时代,读懂自己。
七、【写作特】
表现手法:
1、点明手法;
2、概括画面;
3、表达感情。
描写画面:
1、解释诗意;
2、巧用修辞;
3、添枝加叶。
炼字:
1、解释词义;
2、描写作用;
3、表达感情。
八、学生再次朗读全文,明确主题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山林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
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九、课文总结
东皋是王绩眼中孤独而又亮丽,萧条而又凄凉的美景,景中融着作者深深的
孤寂无奈,执着坚守;王绩是我们眼中一道透着伤感却卓尔不的美景,身处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