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考试说明: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层级:级
二、知识要点分析:
目标重点:
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目标难点:
1、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修辞知识介绍及修辞手法辨析
一、考点透视: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二、修辞知识介绍
㈠修辞知识小库
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
、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明喻  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修辞手法及作用暗喻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借代的种类:  ()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具体代抽象: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
  ()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借代和借喻异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拟人:事物人化。 拟物:甲物乙物化。嘎子竖起耳朵听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比拟是仿照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来写本体。重点在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比喻中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
喻体必须出现
、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对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形式: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弱、低、浅"的夸张形式。
  一个浑身黑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注意:夸张要合理。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要注意文体特征,像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
()严式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不能成分对句子)、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句。
  ()宽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达到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句。
对偶的结构:
()成分对偶: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适宜不合。()句子对偶:
秋水共长天一,落霞与孤鹜齐飞。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比",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 辞手法兼类现象。
、排比
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 分句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单句排比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 复句排比
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
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其他修辞手法举隅:
、反复(重现)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接连反复:
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反语的种类:()表示讽刺的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习惯性的反语: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 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用"……但我还以为船慢"反称"我"的急切的心情。
、顶真(顶针、联珠)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顶真修辞格具有蝉联续接的特点, 这种语言方式适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事物确实具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成了文字游戏了。
、移用(移就)
移用就是甲乙两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实际上就是词语活用: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用到物上。移用和拟人:    词语的移用体现的是相关联事物的修饰语的变化。    而拟人则是侧重把事物"人化"。
、通感:(移觉)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和移用的区别: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