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考情解读】
课标全国卷尚未考过新闻类阅读。各地模拟题的题目形式与传记阅读相同。命题侧重于考查新闻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重点知识梳理】
一、新闻阅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1.新闻分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
2.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3.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阅读步骤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步骤:
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步骤三: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步骤四: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二、访谈阅读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1.访谈的要求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①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②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③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2.访谈形式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3.访谈的阅读步骤
步骤一: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步骤二: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
步骤四: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三、分析新闻写作技巧的四大角度
1.从构思的角度赏析
(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关联;
(2)抓相似点,分析不同物、人之间的相似性;
(3)抓相关点,分析物、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2.从技巧的角度赏析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被众所接受方面的作用:
①让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
②让众体会作者态度;
③让众把握新闻主题;
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
四、分析新闻标题作用类题目的技巧
1.从新闻标题的特点入手
新闻标题可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其位置不同作用也会不同,所以,要弄清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
2.从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入手
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因此在解答时,一要准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要说明其作用。
3.从新闻标题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入手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对揭示新闻的主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分析标题表现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4.从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入手
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明显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作用,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尤为重要。
5.从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的角度入手
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并规范、准确地表述出来。
五、解答导语作用类题目的三个角度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
1.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
2.从结构的角度思考,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了对下文事实的展开。
3.从社会、读者的角度思考,突出了新闻的价值,吸引读者等。
六、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的五个角度
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需要准切入点,不妨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作答:
1.从新闻背景与内容关系的角度思考,说明或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令新闻通俗易懂。
2.从新闻背景与主旨关系的角度思考,分析揭示新闻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3.从运用新闻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的角度。
4.从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角度。
5.从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有可读性的角度思考。
七、访谈技巧类题解题技法
解答“访谈技巧”类题,重点是把握“问”的技巧,需要辨明提问的方式及其作用。
1.一般提问的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作用:能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作用:开门见山,干脆利落。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作用:逻辑性强,有层次感。
(4)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作用:能制造轻松的气氛。
2.特殊的提问方法: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1)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作用: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2)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作用:能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3)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作用:对比鲜明,便于访谈对象回答,也便于读者了解提问意图。
3.要注意的问题:
修辞手法及作用(1)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3)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语气。
(4)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5)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一、分析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夺冠后搂过脑瘫的哥哥
——索契冬奥会上演最感人的一幕
在昨天的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赛场上,上演了开赛迄今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来自加拿大的阿莱克斯·比洛多在成功卫冕了自由式滑雪金牌后,第一时间将站在场边的哥哥弗里德里克一把抱过,将自己的金牌戴在他的脖子上,和他一起分享。
弗里德里克在很小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脑瘫,医生说他12岁后就无法行走了,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如今已经27岁的弗里德里克依旧站在了索契冬奥会的赛场边,一门心思为自己的弟弟加油。
“过去的四年中,他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想要偷懒的时候鼓励我,过去的四年中他从未离开过。在他的眼中我能看到骄傲和自豪,这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我要他明白,我的梦想其实也是他的梦想。”在采访时,比洛多坦言哥哥才是每天激励他不断进步的终极动力。
比洛多成了冬奥会历史上首位在该项目实现卫冕的运动员,四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上,比洛多和哥哥兄弟情深的场面就曾上演过一次。接下来,不过26岁的加拿大小伙已经做好了退役后的准备,他希望能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自己的会计工作中,并且用更多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哥哥和女朋友。
1.在这段文字中,记者用较多的文字再现了冬奥会赛场外的场景,为什么这样写?
高频考点二、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辨。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节选自《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
2.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新闻的真实性的?
高频考点三、赏析新闻开头的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013年4月1日,下午三时许,台北红馆。一个中美混血小女孩捡拾雨后泛黄的落叶,扎成一束花开心地笑着。她背后的红砖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六七十年前的云南腾冲街头,一位中国老者向一个美国大兵借火点烟。
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影像播放厅里,大屏幕上播放着纪录片《寻少校》和《发现少
校》,不少台湾人静静坐着观看,有长者,有年轻人。“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密展”,首度跨越海峡,在此展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