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套路总结,语文高分必备!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套路
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品味题目
看看题目透露出文章的—— A内容;情节 B文章主题 C线索 D设置悬念 e修辞方法 f六大要素等方面。来进行品味,整体理解课文。
示例:说明文:题目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3.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7.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线索标志: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 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倒叙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由现实中的某人;事;物;情;景,自然的引起回忆。
第二部分 (文章主体) 回忆的内容和过程(着重描述所写的人;事;物;情;景为什么值得回忆) (多用叙述描写)
第三部分 回到现实生活。重点写出所写的人;事;物;情;景对你的影响,感受。从中收到的启发,感悟。以及对所写的人;事;物;情;景评价。 (多用抒情议论)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语言特(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
5.写作手法及作用是就整片文章来说的(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具体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被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修辞方法及作用:是就一句几句一段话来说的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某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6) 反复:1.突出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2. 2.突出了某种感情,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一问一答,有问必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 无疑而问,答在问中。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强烈。
(9)对比:突出被比的事物的特点。形成强烈对比效果,给读者留有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7.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7.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6.哲理句
7文中引用的名言名句名诗句。
8文中人物经典,具有警示性的话。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