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课标要求] 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一、“六日战争”
1.背景
(2)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把抗击以列斗争推进到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
(4)1967年4月,以叙发生冲突,迅速发展为空战。
2.经过:1967年6月5日,以列发动“闪电战”;以军6天之内占领大片领土;联合国积极干预,交战国接受停火协议。
3.结果:阿拉伯国家遭受了人员和领土上的重大损失;以列占领新的领土,人员伤亡不大。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六日战争”中发动进攻的以军坦克
材料二 确认为履行宪章原则,必须于中东建立公正及持久和平,其中应包括实施下列原则:(一)以列军队撤离其于最近冲突中所占的领土;(二)终止一切领土要求,或交战状态,
尊重并承认该地区每一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与其在安全及公认的疆界内和平生存、不受威胁及武力行为的权利……——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1967年11月22日)
思考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战争又被称为什么战争?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在决议中认为如何才能建立中东地区的公正与和平秩序?
(3)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当时的参战国对此决议持什么态度?
(4)安理会的决议是否真正得以实施?遇到了什么阻力?
答案 (1)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原因:中东地区的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及超级大国的插手等。
(2)终止一切领土要求;结束交战状态;尊重各国主权;尊重生存权利等。
(3)存在。埃及、叙利亚、以列等国相继宣布接受该决议。
(4)未能真正实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以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
[简要图示]
中东问题的复杂成因
[教材互补]
在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为保证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美、苏一度制造“不战不和”的局面,从而阻碍了中东问题的解决。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际大环境趋向缓和,阿、以问题也出现了和平的曙光。(岳麓版)
[重点精讲]
美苏在“六日战争”中的态度、原因及启示。
(1)态度:美国支持以列动武,苏联要求埃及不要先打第一。
(2)原因:美国极力争夺石油资源;苏联担心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
(3)启示: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大国干涉造成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缓慢。
二、“十月战争”
1.原因: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耻辱,阿拉伯国家积极备战。
2.经过
(1)开始: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列。(2)初期:埃及、叙利亚迅速推进,巴解游击队积极配合。(3)转折:以军反击并威胁开罗,战场形势出现逆转。(4)结束:1973年10月下旬,实现停火。
3.结果
(1)埃及、叙利亚收复了部分失地。(2)中东地区有哪些国家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间的缓冲区。
4.影响
(1)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列的国家实施禁运。
(2)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
(3)“石油武器”的运用,引发了1973~1975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日减少5%,还决定单方面把原油标价提高7%。不久,又相继宣布对美国等实行禁运。
材料二 1973年,中东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政策”,使得90%以上的石油靠中东进口的日本遭受重大打击。日本派遣政要出访阿拉伯各国,表示要“靠近阿拉伯”。日本还发表公开声明要求以列军队“撤出占领的全部领土”,“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表示了与美国支持以列不同的政治立场。
思考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中东战争爆发是指哪次战争?又叫什么战争?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说明其作用。
(3)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初成立时的国家有哪些其宗旨是什么?
答案 (1)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十月战争”。
(2)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开展反帝斗争。它分化了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了美国和以列。
(3)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国建立。最初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
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有效手段维护成员国利益。
[深度点拨]
中东问题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但外界的干涉和不切实际的决议也是导致其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中东问题要想得到彻底的解决,需要世界各方政治力量的共同努力。
[重点精讲]
“石油武器”的运用产生了哪些影响?
(1)使十月战争出现了逆转,加速了停火。
(2)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3)中东国家到牵制西方大国的有力武器,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1.埃以和解
(1)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双方实现和解。(2)1980年埃及和以列建交。
2.巴以关系
(1)缓和:①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②1993年9月,巴以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地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③1998年10月,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2)存在问题:①耶路撒冷问题,巴以双方都想将其作为首都。②犹太定居点问题。
(3)趋势: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列
材料二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
思考
(1)材料一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其历史背景有哪些?
(2)指出材料二认为萨达特是“和平的英雄”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萨达特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时间:1977年。背景:国际大环境趋向缓和;萨达特谋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
(2)依据:1977年,正式访问耶路撒冷;1978年,参与签署《戴维营协议》;1989年争取以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
(3)影响:推动了埃及和以列的和平谈判,开启了中东的和平进程。(言之有理即可)
[教材互补]
埃及与以列的握手言和,开始了中东的和平进程。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明确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岳麓版)
[重点精讲]
中东的和平之路为什么那么艰难?
(1)历史原因:民族矛盾,尤其是宗教矛盾复杂。
(2)美国、苏联等大国插手,使情况更加复杂。
(3)阿以双方互不让步,使和解进程缓慢。
1.为了不使局势失控,美苏领导人通过“热线”多次磋商,分别向自己的盟友施加压力。苏联没有按战前的承诺继续向埃及提供武器。在美国的支持下以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上述状况是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六日战争” D.“十月战争”
答案 C
解析 “美苏领导人通过‘热线,多次磋商……’”,这种情况出现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期间,因此选C项。
2.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在以军后方开辟第三战场的是( )
A.埃及军队 B.叙利亚军队
C.苏联军队 D.巴解游击队
答案 D
解析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在东西两线进攻以列,苏联军队没有直接参战。
3.主要大国纷纷涌入中东地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不安,它们参与争斗的出发点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C.实施战略控制 D.同情阿拉伯人
答案 C
解析 主要大国的介入使简单问题更加复杂化,它们的参与是为了扩充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尤其是战略需要,因为中东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而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纷纷而至。
4.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斡旋下,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启动的前提条件是( )
A.埃及和以列建立外交关系
B.阿以双方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