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学案1 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2.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重点)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意义。(难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试判断:乡愁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提示 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
(1)积极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请思考: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经过时了吗?
提示 判断文化过时与否,要看它能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时它就是不过时的;反之,它就是过时的。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1)对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
发扬
(2)改造、剔除: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试判断:保护好古村落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
提示 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探究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庄子·大宗师》指出: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也记载: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习近平主席也反复强调并要求各级干部,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各地加强解决干部队伍中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鼓励干事、宽容失误,坚持权责一致、惩教结合。杜绝懒政、怠政。真正做到想众之所想,急众之所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1)上述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
(2)善始善终的思想延续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1)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
(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又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的内涵,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3)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传统文化顺应经济、政治生活的变迁,有利于净化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区分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
不同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侧重点
不同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2.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