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1]这一命题以来,学界围绕“中国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且成果丰硕,中国故事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得以延展。2020年,新冠疫情全面暴发,这对全球来说都是严峻挑战,但是我们也发现各国的应对措施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各国之间的体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面对疫情,中国给出了中国抗疫方案,书写了中国抗疫故事,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里的“中国方案”“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无不凸显伟大的爱国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2]而这些伟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征。由此可见中国抗疫故事所传达的价值取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血液。
中国抗疫故事是指围绕中国和中国人民在抗疫实践中形成的、展现了中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集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政治性于一体的故事。首先,中国抗疫故事是围绕中国人民展开的,能集中反映中国和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风貌。其次,故事是在中国抗疫过程中产生,具有真实性特点,而不是虚假的、虚构的。“故事越真实,越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越能让人信服。”[3]最后,故事要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听故事的人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接受和认同中国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具有稳定性、发展性特点的公共生活方式。这一概念的主要含义有: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稳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容和作用方面。在内容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德为要的价值取向等一直为中国人所推崇。在作用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言行都发挥着规范和约束作用,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发展性特征,能随着时代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进而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故事传达思想,用故事征服人心。”“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4]我们可以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向全世界传达中国思想,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疫情背景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管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传播的过程。一个完整有效的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对象几个部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需要综合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对象这几个维度展开思考。
首先,完善传播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丰富传播主体,提升传播者综合素质。其一,丰富传播主体队伍建设,凝聚传播合力。目前讲中国抗疫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左康茹
致敬抗疫英雄的话语(三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完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使命,要完善传播队伍建设,包括丰富传播者队伍建设,凝聚传播合力,提高传播者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界定传播对象,精准定位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话语。
【关键词】中国;抗疫故事;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左康茹,三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华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S J B141)。
113
主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记者、学术界、教师等,主要呈现以政府为主的官方传播形式,官方传播有其独特的优势,准确性强、可信度高、传播面广,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世界各国更加准确、深刻的了解中国抗疫理念、中国方案和大国担当。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意识形态斗争之下,官方传播的效果还有待提升。除了官方传播之外,我们也可以积极动员社会成员参与进来,将各种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形成官方主导,多方社会力量紧密配合、统一行动的和谐局面。这里的社会力量包括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在华国际友人等。例如我们可以适当地邀请一些最美逆行者给我们讲讲他们在抗疫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一线工作人员的现身说法与他者的转述相比,传播效果更明显,实现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二,完善传播者综合素质,提升传播效果,这里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个人传播形象。完善传播者的综合素质,对于完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使命至关重要,传播效果和传播者的素质密不可分,因为传播者文化素养、社会角、传播能力等差异,会严重影响其传播效果。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互动过程,要想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全面提高传播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第一,肩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站位、立场和观点、高尚的道德修养等。第二,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这里的工作能力包括文化知识的储备和信息素养。
因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使命,对传播者的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播者不仅要掌握中国抗疫故事,而且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研究,方能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文化素养包括文化传播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两方面的知识都博大精深,对传播者都有较高的要求。这里的信息素养是指传播者有能力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信息、从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等基本能力,传播者必须要适应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建立良好的传播形象。一般说来,具有沉着、稳重、幽默等品质的传播者更受到传播对象的青睐。
其次,界定传播对象类型,精准定位传播内容、媒介和话语。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人民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人民讲求奉献、实干进取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团结精神,实事求是地呈现中国的负责任、能担当、有本领的大国形象。虽然我们的传播理念相同,但是面对不同的传播对象,我们需要进一步地确定具体的传播内容和媒介。其一,丰富传播视角,带有全球化的视角,根据各传播对象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这就需要对传播对象进行分化。我们可以根据传播内容和媒介类别界定传播对象,因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的传播对象,惯用的传播媒介也不尽相同,对不同传播内容的关注度也不尽相同,例如一般情况下,青年传播
对象更倾向于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介,年龄偏长者,更倾向于书籍、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因此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要根据目标传播对象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对应的媒介。例如我们将传播对象锁定于大学生,那我们更多地应该利用、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抗疫英雄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中体悟抗疫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二,丰富话语表达方式,话语表达方式要符合传播对象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对于跨地区、跨国界的传播对象。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结构、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其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要对不同的传播对象进行解读,传播对象是由形形的不同的人组成,不同传播对象要确定不同的话语表达,我们要尊重不同传播对象的语言表达和习惯,多选择传播对象惯用的媒介进行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2]蔡渭滨.用抗疫精神激励前行[J].政工学刊,2020年第7期,第13-16页.
[3]用中国好声音讲中国好故事——全国政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N].人民日报,2017-05-25(15).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