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论坛21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表现与心理成因分析
卢绍清
摘要:随着我国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饭圈文化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粉丝文化现象。以正面偶像为榜样,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饭圈文化中失智粉丝将自己的偶像无限抬高,无限理想化偶像,一切的判断和行动都以偶像和粉丝身份为标准,不看现实情况从而滋生出畸形的、非理性的追星乱象,严重扰乱了我国娱乐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秩序。本文总结了饭圈非理性追星的行为表现,剖析产生非理性粉丝追星行为的心理动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引导对策,呼吁理智追星。
关键词:饭圈文化;追星行为;非理性;心理动因谢娜怀孕了
饭圈是粉丝(FAN)圈子的谐音简称。饭圈文化起源于日韩,我国娱乐圈长期受韩流影响,饭圈文化漂洋过海,植入于内地娱乐圈。区别于传统的粉丝文化,饭圈组织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粉丝类型多元化,除了“唯粉”“团粉”还有“CP 粉”“妈妈粉”“女友粉”等;第二,有其专属的话语体系,表现为词汇的简化如“脱粉”“闭麦”等,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如nsdd(你说得对)、xswl(笑死我了)、bhys(不好意思)、zqsg (真情实感)等;第三,饭圈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追星操作流程,为偶像打榜、应援、控评、反黑等,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偶像后援会由粉丝管理组、数据组、宣传组、文案组、美工组等小组组成,不同小组各司其职。
当下饭圈文化大道其行,饭圈中失智粉丝往往以单一的身份感为行动逻辑的出发点,忽略掉自己其它的社会身份,将自身的粉丝身份凌驾在自己的其他社会身份之上,将自己的偶像无限抬高,无限理想化偶像,一切的判断和行动都以偶像和粉丝身份为标准,不顾现实情况,从而滋生出畸形的、非理性的追星乱象,严重扰乱了我国娱乐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秩序。
三层复合实木地板一、非理智追星行为的表现
饭圈粉丝非理智追星行为表现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主要是打击异己和数量;线下主要是骚扰、侵犯明星隐私。
(一)线上打压异己,刷量
适合90后看的电影在媒体塑造的完美偶像面前,饭圈粉丝容易产生对浪漫感受的美好憧憬和无限遐想。面对偶像“物料”,体内激素发生变化,肾上腺素飙升,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这是一种存在体内的天然兴奋激素,在这种浪漫的幻想下,粉丝们义无反顾、不留退路,沉迷于类似于飞蛾扑火似的激情中。一旦发现不利于其偶像的言论,“饭圈”粉丝通过集体性的网络操作,实施大规模攻击,对圈外不同观点进行压制。这种非理性的追星演变成狂热行为,进而导致网络暴力,甚至明星本人也可能被牵扯其中。比如当一个偶像呼吁自己的粉丝理智冷静时,他的粉丝不仅不听,还会认为自己偶像的表态是遭受到了某种外界压力,他们反而会发起更疯狂的攻击。另外,为了提高自家偶像的知名度,粉丝体还会私下集资刷数据为自家偶像打造“星途”,当“打榜”成了粉丝刚需,也由此滋生出刷量的黑灰产业链。
(二)线下骚扰、侵犯明星隐私
在追星体中,“私生饭”现象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偶像们通过社交软件分享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粉丝们产生了更强烈的替代意识,更有可能将明星视为亲密朋友而不是遥远的偶像,然而在实体接触不可能的情况下,窥私欲便占了上风。从事明星个人隐私信息贩卖的黑灰产链条也因此蔓延滋生。粉丝从非法渠道购买明星的手机号、航班、酒店等私人信息,侵犯他人权益。更有甚者会聚集在明星出没的机
作者简介:卢绍清,女,苗族,贵州贵阳人,贵州交通宣传教育中心,硕士研究生,新闻采编与传播。
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建设 2021.2下新闻文化论坛22
windows正在启动新闻文化建设 2021.
场、酒店等处,展开跟机、跟车、围堵明星的体活动,严重影响到机场、酒店等的正常运作和秩序。
二、非理智追星行为的心理动因
饭圈疯狂行为的背后有其深刻的心理因素:(一)对完美自我的投射
合理的自我投射有助于提升自我,但大部分青年粉丝体还未建立起成熟的认知,由于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导致的“晕轮效应”很可能让粉丝们忽略甚至美化偶像的品行或人格上的不足,将自己的偶像无限抬高、无限理想化,试图通过定义偶像的“完美”来印证自己的判断、行为绝对正确。偶像越红,自己的判断越正确,行为越正当,完美偶像即完美自我。
这种对完美自我的投射机制往往是将对自己的主观期望投射于别人,但当我们的大脑接收的信息与我们内在的真相或经验不符时,我们就会出现认知失调的现象。现实中偶像一旦出现出格行为,会让很
多粉丝产生认知失调。首先粉丝会下意识拒绝相信那个“完美”的人会犯错,因此选择“疑罪从无”,搜寻看上去合理的缘由或解释来对现实进行理想化加工,最大限度地弱化负面信息,甚至全盘否认现实。例如偶像被爆出性丑闻时,由于无法面对偶像失格,一个原本在现实中对该行为很鄙夷的追星女孩由于认知失调,会转变对此行为的态度,让偶像这个行为变得可以被容忍,即使逻辑经不起推敲,但对粉丝自身而言,改变自己对于丑闻的看法,是一种能够保护自身免于失去偶像的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教师节快乐英文(二)对“遥亲感”的需求
“遥亲感”属于依赖心理学的概念,泛指青少年对个人心目中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偶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一文中指出,“遥亲感”是一种补偿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时所产生的情感真空的心理状态[1]。通俗而言,儿童对自己的父母都有一种天然的、强烈的依赖感,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对父母会出现一种自然而然的疏离,内心开始渴望走向自主自立。在完成情感分离过程中,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往往会在其他人中寻父母的“替代物”,偶像恰好可以满足青少年对“遥亲感”的内在需求,帮助自己完成心理上的独立与自主。非理性的粉丝们相信只有“唯一完美的人”能够让他们感觉幸福与满足,解决他们所有问题,带给他们所能想象到的刺激,让他们感受到从没有过的被需要和被爱的感觉。
(三)对女性母性情结的满足
当前流行的饭圈的养成系偶像培养模式则极大满足了女性的母性情结,养成系模式即粉丝参与节目造星过程,偶像的诞生与
粉丝的支持行为密切相关,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档节目孕育而生的流量明星蔡徐坤、王菊等人,背后都有着数以万计的“亲妈粉”为其奋力打榜。此外,而对于那些叫“老公”的粉丝们,也是基于母性的出发点,她们嘴上虽然叫着“老公”,但潜意识中则是更多基于母性,对自己的偶像并没有其它更进一步的想法。
如今,在饭圈文化中出现了偶像人设低龄化的特征,无论偶像年龄大小,都被冠以“X 三岁”的称号,把偶像当作自己的小孩来满足自己的母性情结[2]。许多粉丝在追星时的行为,诸如粉丝控评、洗地、刷转发、粉圈对战等,都是母亲“护犊子”的行为,不但要奋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个世界的种种敌意,还要各种“装扮”自己的孩子——买水军、刷转发,言下之意是不能输给别家的“孩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当红偶像的粉丝组织也都是女性粉丝为绝对主体,也正是出于这种心理,粉丝对于自家偶像的爱恋行为也表现得更像“母亲”。比如一位当红偶像了女朋友,他粉丝们的普遍心理都是“她配不上我家欧巴”——这就是母亲对于儿子了女朋友的心理:怅然若失或是焦虑不安。同理,给自家偶像凑CP (恋爱关系配对)也有给自己孩子对象的心理。
柳岩 伴娘
三、对非理性追星行为的健康引导
缺乏成熟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的年轻体容易成为狂热崇拜的高危人,为此需要明星偶像、学校、社会多方合力对非理性的追星行为进行健康引导。第一,明星偶像体要做到谨言慎行,要成为“正能量偶像”,正向引导粉丝,把握好追星的界限,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第二,学校在教育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理性追星,在校园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信仰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第三,娱乐公司以及社交平台要肩负社会责任,引导粉丝明白追星的边界,肩负起助力营造健康饭圈环境的责任;第四,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饭文化”中的乱象问题进行严厉整顿,对经纪公司和网络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打击,持续整顿娱乐界的风气。
参考文献:[1]
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07):2-10.[2]
张婧.是谁将偶像拉下了神坛?——对新媒体时代下偶像“X 三岁”人设的原因探究[J].戏剧之家,2020(25):137-13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