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佳调 起承转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首联出句点出两处西湖的名胜,交代此行的出发地,对句描写自己在“孤山寺北贾亭西”所看到的景:湖水初涨,云幕低垂。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故名。孤山寺,位于孤山上,南朝陈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寺,宋改名广化寺,是湖中登览胜地。贾亭,亦称贾公亭,唐贞元中贾全为杭州刺史时所建,唐末被废,今已不存。
中间两联进一步将“春”字具体化。颔联写“早莺”、“新燕”;颈联写“乱花”、“浅草”。这虽都是一般春景,然而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流传甚广。
颔联写动物。“几处”,不是处处,是说早莺尚少;“谁家”,不是家家,是说燕子始回,这是从数量上突出早春时令特征;“争暖树”、“啄新泥”是描述早春鸟雀特有的活动。
颈联写植物。用“渐欲”、“才能”来描绘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情态,虽谈不上新颖别致,却也贴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间两联,一句一景,描绘从容,然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如果不考虑格律上的“粘”,能否将颈联与颔联互换位置?关于这一点,马茂元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说:“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归结到‘白沙堤’。”马氏还称赞说:“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908页)为什么说上半首写湖上,而下半首专写湖东景?为什么不能把中间两联看作是对沿途风光的描写?对这些问题,马氏却语焉不详。但颈联与尾联的“行”字联系更为紧密,倒是显见的。这其中的情理,确有待大家“细心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