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解读与赏析
摘要:《钱塘湖春行》打破了七言律诗的跳跃性,注重诗文意境脉络的自然流转,以恬静、超然、从容的心态展现了生活的美。要从文本解读与个人情感分析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小事入诗的艺术手法,深刻把握诗歌的语言及诗人乐观的情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白居易;文本解读;情感赏析
白居易与杭州西湖之间有奇妙的联系,年少时因躲避战略,客居杭州,便览西湖美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白居易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尖锐的朋党矛盾,在屡次上书谏言不被采纳的情况下,出任杭州刺史[1]。经历挫折与不如意之后,多了一份恬静、超然与从容,在杭州刺史任上,重游西湖美景,领略山水、静观世事,写下了《钱塘湖春行》等名篇佳作。系统研究白居易《钱塘将春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文创作背景,深刻把控作者心态,了解其人文情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生活,形成新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作者阅历与时代风华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出生后不久,因战乱,四处漂泊,动荡的童年给白居易带来极大的冲击。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因不畏权贵、直言论事,被反复打压。穆宗长庆二年,白居易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勤于民事,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2]作为中国古典文人的代表,白居易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奉行“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仕途顺遂。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政治热情逐步消退,尊崇儒家独善其身、到家知足不辱以及佛家避世等思想,以乐天知名的心态,开始了半隐生活,在这一阶段,白居易诗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诗歌情感更为恬淡,充分体现出其和平、知足的心态。钱塘湖现称之为西湖,少年时期的白居易对杭州西湖就抱有一丝神往,就任杭州刺史之后,白居易漫步西湖,触摸西湖美感,将自己所见、所思、所感,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直白地写下了《钱塘湖春行》。
二、《钱塘湖春行》解读
《钱塘湖春行》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风格特别、形式精巧,语言清浅,描绘出了钱塘湖春天独特的景致。白居易在诗文之中,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七言律诗一联、一联之间的跳跃感,注重诗文意境脉络的自然流转,将西湖初春风光、愉悦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白居易在诗词之中,借助灵活飘逸的笔法,通过忽北忽西的位置描述,忽高忽低的景描写,既表现出自己兴奋、深情的观赏心态,又奠定了本诗轻松活泼的情感基调。通过对孤山寺、早莺、乱花、湖东等景物的细致刻画,将春天西湖美感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3]。整首诗紧扣西湖春景,体现湖光山的美感。“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对西湖进行远景描写,孤山坐落于西湖后湖与外湖之间,湖水环绕、梅花点缀,孤山寺始建于唐朝初期,位于孤山山顶,可以远眺西湖全景。贾亭又被称为贾公亭,依山傍水,别有风味。初春时节,白居易从孤山开始,一路徐徐而行,看孤山寺院,赏梅花娇嫩,肃穆之中透着春日生机,趣味昂扬。贾公亭远望轮廓分明,浸入山水之间,仿佛将湖水与天空缝合在一起。通过短短数语,将春游路线的起点、沿途景描绘出来,尽管着墨不多,但将西湖远景勾勒出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由远及近,描写西湖近景,诗句中的早莺、新燕、早莺、新燕等都是极具春天气息的元素,通过春天景物的描绘,展现冬去春来的季节特点。使用的“几处”“早”“新”等修饰词语,强调初春的生机勃勃。因此才会出现,向阳的地方,暖意融融,才会有黄莺争鸣,才会有燕子衔泥筑巢。白居易选取春天独特的意象,通过言浅、义深的表达方式,营造出初春景意境。
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在诗歌创造风格的过程,继承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运
用的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在保持唐诗结构的前提下,选用朴实、直白的词汇,展现春天景的美感。例如“争暖树”,意在描写莺鸟在向阳春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同,“争”字则增加了诗的趣味性,营造出稚童嬉闹玩耍的情境。“几处”的用法也比较考究,计数的含糊,营造出独特的心理感受,烘托出早春的氛围;燕子作为我国典型的候鸟,衔泥筑巢,宣告春季的开始,更加显现出春天的动人场景。并且“谁家新燕”与“几处早莺”对仗工整,暗含老友归来的惊讶感、喜悦感,在视线游离过程中,白居易描绘出西湖早春美景。通过词句妙用与情景描绘,极有分寸地描绘莺歌燕舞的热闹场景。[4]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诗人不断转换视线,将视线从高处落到低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充分利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的灵动赋予花花草草,形容乱花、浅草对赏春脚步的羁绊,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在唐代,古人盛行春游,当时流传着“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的说法,初春到来后,西湖畔野草嫩绿,在春风中摇曳,遮住了奔驰的马蹄,西湖畔如织的行人,逐渐沉迷于花草秀美之中,展现出昂扬的风姿。从满湖春水、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白居易所描写的西湖春景,是最普通的,但也是常人不注意的,这种巧妙的创作方式,不仅没有落于俗套,还显示出白居易强大的自信,将眼前景物、季节时间与个人情感联系起来,增强了景物的生动性以及鲜活性。“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在诗文的结尾,实现了春景由实向虚
的转换,将目光与心态引向更为广阔的意境,全诗的意境得到升华。白居易将春天出行保持在尚未结束的状态,在西湖东侧的白堤,一次次的行走,一次次的观赏,永远都能够发现白堤的美感。
三、艺术成就与影响分析
《钱塘湖春行》整首诗平和淡然,通过从细微处入手,将眼前景与平常事连接起来,由远及近、从动到静,描绘出早春景,这种诗文创作方式,对于后世苏轼、陆游等诗词名家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5]
诗歌语言平易、音节和谐、情调淡泊。这种淡然的景、人与自然的和谐,较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钱塘湖春行》为我们展现出中华民族对于冲淡平和心态的追求,通过细细品味,既钦佩白居易的人生境界,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工作、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中庸心态,看待挫折困难,中和平淡地发现生活的美景,构建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尤其对中小学生而言,深入品读,实现了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与满足感。
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时代赋予每位青少年的时代责任。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不仅要诵读经典诗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更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当歌唱时代之春的“黄莺”,争做建设美好家园的“新燕”。
参考文献: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郭霞.中唐佳调 起承转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7):59-60.
[2]刘洋、雷蕾,唐诗名家十五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04
[3]许然.鉴赏式的深度学习—《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J].教育(周刊),2021(3):54-56.
[4]孙劼.一幅清新亮丽的早春图—《钱塘湖春行》赏析[J].初中生必读,2021(1):117-118.
[5]黄凤,明建平.西湖早春的天然画卷—《钱塘湖春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1):99-94.